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另类语文”是对经典的亵渎(时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11:20 人民网-江南时报

  杭州 舒圣祥

  孔乙己是因为偷光盘而被打断了腿;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因为开价太高才卖不出火柴;《背影》中的老父亲是因为懒得走路才穿越铁轨,还被“红袖章”抓住罚了款;《一件小事》中的车夫是因为垂涎过路女子的美色才特意把她绊倒……这类令人哭笑不得的“另类语文”最近受到中小学生的追捧,一些“出色”的作者已经结集出书,中小学生模仿此类文章改写课本更是已成风尚。(据11月19日《新快报》报道)

  改编经典,戏说经典,是近年来非常盛行的一股风。但凡经典,总免不了要被人“娱乐化”地改编一把的命运。现在,这股邪风毒雨,已经势不可挡地侵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所谓“另类语文”,实际就是对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章进行改写,一番戏说,几通调侃,让孔乙己爱说“YEAH”,让沙僧喜欢骂娘。总之,越是“无厘头”就越“成功”。

  经典是一个民族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价值,是心灵的滋养,是精神的升华,是文化的深厚积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经典中。抛弃自己经典的民族教育,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其后果:礼崩乐坏、学绝道丧。而“另类语文”,实际就是对经典的低俗化加工,借用经典的名气,追求商业炒作和市场卖点。只是,当这种“低俗”和教育结合到一起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来说,意味着的将是毁灭。

  “另类语文”让经典课文建立在人间真情基础上的阅读美感荡然无存,代之以笑话式的嬉皮笑脸的完全低级趣味的“无厘头”,原著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已经被完全地瓦解。不仅如此,“另类语文”中很不规范的词句成为学生的常用语,非常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利于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掌握。很难想像,学生长期浸淫于“另类语文”的“嬉皮文化”当中,除了助长学生一些低俗的“幽默”,还能带来什么呢?

  笔者以为,正如“红色经典”需要禁止“戏说”,语文教材更需要禁止“另类”。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21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