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营口港全年吞吐量全国沿海港口晋升第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11:29 新华网

  最近,从营口港传来喜讯,到本月中旬,营口港全年吞吐量已突破5000万吨,是全年5500万吨生产计划的91%。营业收入、实现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据交通部本月初的统计显示,营口港10月份的吞吐量已排名全国沿海港口第10位。

  对外开埠140多年的营口港,历史上曾有过“东方贸易之良港”的美誉。但是由于航道淤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度衰落,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吞吐量始终在二三十万吨左右徘徊,成为被人们遗忘的港口。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投资在鲅鱼圈建设了新港区,同时对老港区进行了改造,1988年,全港吞吐量达到了100万吨,1995年实现了1000万吨,2001年超过了2000万吨。

  世纪之交上任的营口港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港员工,解放思想,超前思维,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港口发展突飞猛进,资本运营规范运作。2002年1月31日,1亿A股在上海成功上市,融资5.9亿元人民币;2004年3月,通过国家发审委审核,又发行可转债券,第二次融资7亿元人民币。使企业经营管理更趋规范,港口发展建设有了资金保证。

  近几年来,营口港加大港口建设力度,三期工程51、52号集装箱码头,20万吨仓容量的粮食码头,100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等“十五”建设项目相继投产,港口主体功能不断完善。继2002年2月28日,15万吨级巨轮“育康”号靠泊营口港,首开东北口岸接卸10万吨级以上散货船先河之后,现代化的深水散货码头建成投产,使20万吨级巨轮可直航到港,每艘船为客户降低运输成本150万元之多。

  随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启动,营口港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亿吨港口,构筑国际化物流平台,为辽宁经济繁荣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好务”的经营理念,把港口发展和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要当好辽宁中部城市群外港和东北亚航运中心一翼的港口定位。在企业改制,实行政企分开之后,加强企业管理,狠抓服务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船东货主和港口经营建设的合作伙伴,与营口港联手合作,共谋发展。

  目前,营口港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个港口建立了运输业务往来关系,开通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十几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和数条可中转世界各地的外贸内支线。内贸航线覆盖了沿海所有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五位,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大内贸集装箱疏运口岸。

  目前,营口港万名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冲刺“双五”(即今年要完成吞吐量5500万吨,装运集装箱60万标准箱),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亿吨港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短评 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启动一年来,我省港口发展建设成果不断。最近,营口港又传来捷报———全年吞吐量已突破5000万吨。一个改革开放之初吞吐量只有三四十万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才达到1000万吨的港口,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其发展理念、发展成就和发展势头皆可喜可贺,可赞可庆!

  振兴老工业基地,打胜新辽沈战役,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港口的枢纽和桥梁作用更是必不可少。我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雄厚的港口资源,有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等一个庞大的港口群,构成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便捷的海上贸易通道。按照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我们正在建设以大连为轴心的东北亚航运中心。然而,这一中心的建设和形成,仅有一个大连港是不够的。只有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完善功能,整合资源,把辽宁的港口群做大做强,才能形成其在东北亚地区的航运中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营口港以高起点开局和跨越式发展,突破了5000万吨的吞吐量,不仅在古老的营口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建设港口大省,建立东北亚航运中心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今天营口港5000万吨吞吐量的突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它使营口港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使我们建设港口大省有了一个新的利好消息。港口群的功能更加完善。

  大连港已是亿吨大港,跃上5000万吨台阶的营口港也确立了亿吨港口的宏伟蓝图。我们祝愿营口港的目标早日实现,更好地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为辽宁的港口群、为我们共和国也为东北亚航运中心再添一个亿吨大港!(曹立斌)(来源:辽宁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