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骗子冒充“领导”何以频频得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0:04 红网

  今年31岁的安徽省铜陵市无业人员吴祖红以“教育部部长秘书”的身份,骗取两位准备花钱让孩子上好学校的学生家长信任,骗走18万元。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终审裁定,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祖红有期徒刑11年,罚金人民币1万元,剥夺政治权利2年,责令吴退赔176000元,发还给事主刘某和王某。(据新华网11月20日报道)

  近年来,骗子冒充领导干部或者冒充领导同志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时有发生,尽管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频频得逞,且并没有因为一再的被暴光而有所“收敛”,到底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够为所欲为,而且频频得逞?

  一方面说明少数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够依法而行,往往深谙钱权交易、暗箱操作以及结党营私的官场之道。在某些人看来,只要给予他人一定的“优惠”,得到点钱也算一种辛苦“补偿费”,至于合法、公正等等都可抛到脑后,行贿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迎合受贿人的胃口,认为只要给钱哪有不办事的道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行骗者不分学识多寡、出身高低贵贱、有无直接经验,只要熟悉这套不成文的“周瑜打黄盖”规则,就可以屡屡得逞。

  一方面凸显对领导同志的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监管不力,相关监管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行骗者假扮领导同志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并频频得逞,这次也不例外,行骗人吴祖红是以“教育部部长秘书”身份出现的,骗取两名家长的信任,骗走18万元。这也是利用了某些人的心理作用,才得以“成功”的。

  要减少甚至杜绝骗子冒充领导干部或者其亲戚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行骗,笔者以为,对涉案的人员惩罚、提醒“家长们”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固然十分重要,推进廉政建设、依法治国治人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的监督,对涉案领导进行问责,并严防和打击冒充领导同志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因为它涉及到监管机制的的科学化、民主化,涉及到建立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稿源:红网)(作者:耿红仁)(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