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小石案件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7:52 每日新报

  王小石案件最新进展

  已交代部分受贿事实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已于 11月 18日被北京市西城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批准逮捕。

  据悉,被检察机关拘留后,王小石比较配合,已经交代部分受贿事实。西城检察院侦查监督处通过反贪局提供的相关证据,对王小石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进行了审理和讨论,后认定王小石涉嫌受贿犯罪的行为基本属实,并已有初步证据予以支持。18日下午,西城检察院签发了批准逮捕书,正式对王小石予以逮捕。现王小石本人已收到逮捕书。

  关键人物浮出水面

  证监会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带走,西城区检察院反贪局手中的材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拉”王小石下水的一位神秘的关键人物林碧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前,林碧已经被西城区检察院拘捕。

  多方消息称,王和林在深圳成立了一家类似财务顾问性质的公司,从事为企业上市做疏通的业务。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王小石在深圳有一家公司,从来没有听说过。”王小石的一位朋友说。而与林碧相熟的人士也只了解林在福州有一家公司,法人代表林海为其弟。

  林碧到北京后,就职于北京华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业务为: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企业购并、证券投资、资产证券化、MBO及股权激励等。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兼营资产管理、创业投资、金融研究,业务辐射全国。“林碧出事前还在这家公司拿项目,做投行业务。他很可能是利用这家公司作为平台,同时为自己揽一些业务。”熟识林的人士称。

  另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王小石在被羁押期间,交代的涉案人员已达20余名,涉及证监会有关部门及部分中介机构,王还交代其出售名单获利总额近千万元,其中有300多万元已说清了具体行贿的上市公司。但因案情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记者未能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得到权威证实。

  证监会表示不会再出现类似事件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说,经过改革和完善,中国证券发行机制已经走向透明,诸如买卖发审委委员名单之类的事件已不可能出现。

  屠光绍表示,今年以来,在完善证券发行和上市核准机制方面,证监会完善了发审委制度,从过去的封闭和不透明发展到现在的开放透明。现在负责审核企业上市资质的发审委委员名单都是公开的,每个企业都知道具体负责审核的委员名字,因此不再存在买卖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可能。

  日前,媒体报道称王小石因涉嫌向拟发行上市的公司出卖发审委资料而被逮捕。

  王小石被北京检察机关带走后,有关王在深圳与他人合开“财经公关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

  18日上午,记者以深圳一家公司上市证券部人员的身份,对部分兼职发审委委员的工作单位进行电话暗访,发现虽然身陷王小石事件漩涡中心,地下财经公关公司运转依旧,显得气定神闲。

  “我们给许多企业做过上市公关,有成功案例,境内外都有,你说的情况可先跟我们深圳的合伙人联系。”一位自称证监会发审委委员的人士在电话中这样告诉暗访记者。

  财经公关公关北京

  “财经公关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与深圳三个城市。全国大约有 30多家正规的财经公关公司。其中上海大约有10来家,深圳5家左右,其他在北京。”上海一家在圈内比较知名的财经公关公司负责人车军(化名)17日告诉笔者:“目前财经公关行业整体比较混乱,门槛低,鱼龙混杂。正规的财经公关公司,跟企业签订合同,合同额一般在十多万元,最多也仅几十万元,而地下财经公关,因承诺能解决企业上市前的根本性问题,往往能签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大单。虽然行为违法,但因利润高,还是有人敢去冒险。”

  据透露,在北京市场上,地下财经公关公司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有些人利用自己与中央有关部门有些关系,从事“财经公关”活动。这部分财经公关公司的一大特点是,它们本身不以公关公司身份出现,主要隐藏在一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协会、研究所、甚至媒体或券商的下属部门之中,主要靠与官员的人脉关系打通“后门”,令监管部门防不胜防。

  另一类是打着证监会等金融机构官员的旗号,称与某某委员很熟,能提供委员的电话号码、合影照片等,赢得企业信任收到首笔保证金后,便逃之夭夭。

  对北京财经公关公司多而乱的原因,深圳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主要还是因发审委员多在北京的缘故。在糖衣炮弹不断诱惑下,个别官员禁不住考验,“后门洞开”的情况时有发生,王小石案件给监管者的监管制度带来挑战。

  财经公关“攻关”依旧

  一位业内人士说,地下财经公关公司的寿命通常很短,有些公司做一两年就销声匿迹———“相关人士”赚一笔就抽身罢手,既保住到手的利益,也能保全自己和幕后人物的安全。然而,尽管生存时间不长,但此类公关公司依然层出不穷,原因很简单:巨大的获利空间和背后“靠山”的完美结合,“前人”们的“成功经验”也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他们的私欲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利益的驱动让他们纷纷杀入“攻关”行列,而监管的漏洞也一次次被“误解”为这是一项“安全、高效”的业务。

  据《中国经营报》《法制晚报》《经济观察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