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告别最后的补给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9:21 海峡网-厦门日报
  冰穹A

  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张帆南征,目的只有一个: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DomeA),为了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冰穹A内陆冰盖考察站”进行前期考察调研。

  冰穹A(Dome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南极的不可接近之“极”,国际上迄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考察队能从地面进入DomeA区域展开系统科学考察活动,DomeA区域科学考察是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和制高点。冰穹A(DomeA)像一位深藏在南极大陆深处的冰盖女神,神秘、美妙、不可驾驭,又极端残酷,她用无言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冰川科学家的理想,撩起冰穹A(DomeA)神秘的面纱领略她的魅力,是地球上所有冰川学家的极端梦想,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冰川学家实现了这个梦想。
告别最后的补给地(组图)
  天高海阔,风狂浪猛。2004年11月12日,经过19天的长途跋涉,搭载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终于挣脱印度洋的风浪,到达澳大利亚西部海港小城———弗里曼特尔(Fremantle)。考察队要在这里做短暂的休整,15日,向南极进发。上海:遭遇台风“洛坦”中国的极地考察队从上海到南极有两条航线,一条是横跨太平洋,经过南美洲的智利到西南极的“中国南极长城站”;另一条是经过新加坡、澳大利亚,穿越印度洋到东南极的“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走的是后一条航线:从上海起航,在香港短暂停泊后,经南中国海到达澳大利亚,然后穿越地球上风暴最猛烈的“西风带”,到达南极大陆。

  雪龙船从上海起航后,刚出长江口就与今年第25号台风“洛坦”不期而遇,台风扬起的惊涛骇浪狠狠地考验了雪龙船一番,队员们尚未从起航的兴奋和激动中平静下来,就迎头吃了一顿“闷棍”,很多人躺倒了。考察队只好在舟山群岛的外海上停泊,避台风并安排队员进行消防和救生训练。

  台湾海峡:意外的云淡风轻台湾海峡因为宽度较窄,产生“狭管效应”,无风也有三尺浪,有风更是浪滔天,往返南极的雪龙船每次经过台湾海峡都要遭到风浪的折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原来以为台湾海峡会风高浪激,队员又要难受了。但雪龙船经过时,台湾海峡竟然风轻云高,平平静静地让我们顺利通过了。香港:被市民的热情淹没按照以往的惯例,雪龙船将停靠新加坡,但今年是我国南极考察20周年纪念,为了让香港同胞分享南极考察的成果,10月29日到11月1日,考察队停靠香港,雪龙船举办了“中国南极考察成就展”,向香港市民展示了20年来中国南极、北极考察的辉煌成就。

  展览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们热情地拉着考察队员嘘寒问暖合影留念。南中国海:晕船中防海盗挥别热情的香港同胞,雪龙船进入了波涛翻滚的南中国海。海上的风浪巨大,雪龙船发生了剧烈的摇摆,很多队员吃不了饭,勉强吃饭的,吃得也不多。

  从南中国海就开始晕船到不能吃饭,这也是以往比较少见的。在南中国海上,还有一个“保留节目”——防海盗。荷枪实弹,昼夜警惕,队员们不得不在晕船中值班防海盗,因为很多从这片海域经过的船只曾经发生过激战。赤道:横跨两半球的拔河11月6日中午一点,“雪龙”船在MAKASAR海峡上从东经119°21′和赤道的交叉点上穿越了赤道。赤道海面像慈祥的母亲,平静如镜,淡紫的海面倒映着天上的蓝天白云,水天一体,如梦如幻,全体考察队员在雪龙船的后甲板上举行了传统的“穿越赤道仪式”。这是航海的惯例,领队和船长为全体考察队员签发了过赤道纪念信封,然后举行了拔河比赛等活动。一脚横跨两半球,很多队员激动万分。

  好景不长,刚进南半球,海上的涌浪就大了起来,晕船的队员再次躺下。直到11月10日清晨,天边隐隐约约出现了海岸群山的身影———雪龙船靠近了澳大利亚大陆。澳大利亚:最后的温暖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弗里曼特尔(Fremantle)和帕斯(Path)是中国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的最后的补给地,这两个东半球离南极最近的小城给考察队员最后的温暖。备航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冰盖队新购买的8个冰盖考察需要的雪橇和两大箱雪地车配件准时被运上了船,清点工作也非常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将由冰盖队带入冰盖安装在“DOMEA”的“自动气象站”也顺利上船。这是我国与澳大利亚合作的项目,澳大利亚提供设备,我国负责安装,今后的信息资源共享。这是人类第一次在“DOMEA”设立“自动气象站”,意义非凡。

  11月15日下午4点,随着一声长鸣,雪龙船起航向南极进发,好多当地华人和澳大利亚的朋友在码头上送行,大家互道:明年再见!

  文/盖军衔 王海青

  人物名片

  盖军衔
告别最后的补给地(组图)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中,厦门工程机械公司的工程师盖军衔引人注目。这是他第三次参与南极考察,也是他第二次深入南极冰盖。

  1993年,中国南极考察队购买了一辆厦门工程厂的装载机,在“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冰天雪地里工作。1995年,中国第12次南极考察队一定要厦工派一名技术工人去长城站修车,因为厦工的那辆装载机已经累得不成样子了。

  厦工派去的人就是盖军衔。12月,盖军衔到了长城站。在站上,盖军衔自己加工零件、自己找材料,七拼八凑地终于把已经累成一堆废钢乱铁的装载机修好了。这一年,长城站盖综合楼,活多得干不完。盖军衔除了修好了站上所有车辆,运输、电焊、气割、装修样样都要干。

  站上的交通非常困难,盖军衔冒着风雪开着装载机从雪地里“抠”了一条长300多米双车道的道路,队员们都叫它“厦工大道”。今年,盖军衔把一个石碑带上了长城站,上书四个大字:厦工大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