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哲学走进国人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9:22 南方都市报

  社论

  11月18日,“哲学节在中国”活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发起,自2002年以来,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同时举行,今年是第一次正式在中国举办活动。活动期间,主办者在公众中作了“什么哲学概念最重要”、“谁是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关注的哲学问题是“真理的条件和定义”,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则是“真理”,而最伟大的哲学家排名第一位的是柏拉图,孔子紧跟其后排在第二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杜铭那克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公众对哲学的兴趣,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提高哲学素养。然而,从现在的媒体反应来看,大家的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在上述的调查结果上,却无多少人真正关心哲学之于当代中国人精神建构的重要意义。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真正认识事物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这是哲学的基本要义,如今,媒体普遍将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化为单一的调查结果,正好与这种哲学精神相悖——当代中国人在哲学认知上的贫乏,由此可见一斑。

  长期以来,国人(包括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遍视哲学为枯燥的理论,将它归为学问一途,敬而远之者大有人在,精研深思者则屈指可数,以致在我国的教育课程设置上,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除了政治课之外,都不专设纯粹的哲学课——这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中,都是相当罕见的例外。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国都将哲学课当做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从小学开始就引导学生讨论诸如“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什么是公正”等哲学话题,以此来塑造学生的精神人格、理想情怀,使之不至于过度沉迷于现世的物质和功利之中。应该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教育不仅能让人保持清醒,还能有效传承人类高尚的精神传统。

  然而,在我们这个有数千年文明史、产生过无数思想大师的泱泱大国,真正的哲学却长期缺席我们的教育和生活,这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个必须尽快得到纠正的缺憾。李大钊先生曾说:“哲学者,笼统地说,就是论理想的东西。”而黑格尔则说:“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可见,哲学关乎理想,关乎人生的智慧,同时也是一门追问历史、追问宇宙、反思人与世界关系的学问。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没有哲学作引导,就不可能有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他的所有人生设计就必然以实利为目的,以现世为依归,与之相伴而生的,也就必然是名利至上、道德松懈、精神沦丧的社会风尚。

  不可否认,这样的危机正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的现实。由于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物质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再加上心中缺乏值得敬畏的精神世界,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境况一直都不令人乐观。这一方面固然是社会转型期急功近利的心理所致,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国人的精神坐标有待健全——在此背景下,强调哲学对于现代公民“世界观”的提升和塑造,就显得尤其必要,因为哲学作为一种生存智慧,一向以“寻找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为己任,并以“使人崇高起来”为最高目标,它看起来有点高不可攀,但从根源上说,惟有它能真正澄清现实、救治人心。

  因此,“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冯友兰语)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种由“眼前”而注重于“长远”、由“现实”而注重于“理想”的人生观念。假如每个人都有一种与“哲学”相称的博大胸怀、开阔眼界和“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那么,人就会从琐屑细小的事物中、从蝇营狗苟的计较中解放出来,人性的尊严和光辉就有望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

  哲学解释人生、净化精神,哲学超越世俗、寻找理想,这些都是当代中国人所匮乏的精神指针。就在这个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倡导发起“哲学节在中国”的活动,不失为一次及时的提醒——提醒我们在现实利益之上,还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本”的哲学问题值得追问。“让哲学走进大众,走进生活”(本次哲学节的宗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号召,它除了要激发我们精神追问的自觉之外,还应让我们深刻反省现有教育制度的精神缺失。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