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限制而不是扩张自己的写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9:26 南方都市报

  读书之旅

  止庵

  说来我读鲁迅的小说最早,家里留下的那套《鲁迅全集》,其中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很小的时候就翻过,但是年幼无知,看不大懂。懂得一些,总在二十岁之后。《明天》是一篇我久久难以理解的小说,总觉得单四嫂子很无辜,为什么她的儿子一定要死呢,而且最后连梦也不能梦见——那结尾写得很隐晦,是“不恤用了曲笔”,而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对“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耿耿于怀。我觉得由此可以体会鲁迅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当然并非全部,但肯定是重要的方面。

  再如《药》,何小栓是否也可以有别一种结局,即他吃了蘸了夏瑜的血的馒头,病势竟好转了呢。这或许于作品的艺术震撼力有所减弱,但是在主题上并无大碍,至少提出这种可能性是无妨的。而鲁迅如此选择,除了艺术方面的考虑之外,是否也有别的因素呢。我由此感受到他作品的一种残酷或死亡之美,这在以往中国小说中几乎是见不到的。

  我觉得《彷徨》比《呐喊》更冷峻,更绝望。像《示众》那一篇,简直是冷酷无情了。鲁迅小说的魅力和力量,至少有一部分因此而产生。《呐喊》、《彷徨》一共只有二十五篇,当时对“小说”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共识,所以有些小品散文也编入了,除去这些,几乎每篇都有体式上的开创。《孔乙己》和《祝福》构思约略相近,均限定在某一场景之内,《孔乙己》是咸亨酒店,《祝福》是鲁镇,在此场景之外发生的事情一律不写。记得父亲曾说二者都可以写成中篇甚至长篇小说。我最佩服在中国现代小说刚刚发轫的时候,鲁迅就选择了一种限制而不是扩张自己的写法,这非常不容易。《故事新编》我不大喜欢,觉得智慧灵动和表现手段都远逊《呐喊》、《彷徨》,尤其是他所谓“油滑”即现实攻击性的成分,没有什么深刻的效果。

  中国当代文学我所读甚少,几乎不能发言。最近二十年来的小说,这里只提一部,就是杨绛的《洗澡》,我觉得作者是不大善于虚构的,所以小说总的来讲不如散文,但是《洗澡》有一点和《围城》接近,即他们对待知识分子所取的都是俯视的角度。在他们眼中,知识分子不过是人类的一部分,其命运也与人类总的命运相同,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强调渲染甚至神圣化的。对比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这书名比内容更能引起中国作家自命不凡的共鸣)里的话:“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我们就会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就看出高下之分了。或许这是真正的大知识分子才可能有的态度。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