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院对口援助机制 12亿解决中西部“看病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9:42 南方日报 |
本报讯国家近期将投入2.4亿元,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明年将投入12亿元,建立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乡镇的医院对口援助机制,引导全国各地分配到县级以上医院的大学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到这些乡镇对口援助1到2年,着力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看病难”的问题。这是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昨日的中国卫生信息学会成立会议上透露的。 学校成为传染病多发地 王陇德在会议发言时介绍,去年SARS疫情后,通过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我国急性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时间已从5天缩短到1.4天,效率大大提高。目前监控发现,学校成为麻疹、水痘、食物中毒等传染病症的多发地,问题比较集中。为此,卫生部拟与教育部门联合,在学校设立兼职教师卫生员队伍,由卫生部门负责培训,以更好地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学校发生的突发传染病事件。 2.4亿元建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王陇德透露,SARS疫情发生后,国家财政已投入110亿元,加强各地专职传染病医院和医院应急病房,以及各地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设。但目前还存在信息交流不畅、整体协调不灵的问题,往往出现接到传染病患者后不知往哪家医院送,或者送去时医院的应急病床已满的尴尬情形。为此,国家近期将投入2.4亿元,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建立一套院前、院中、院后的疫情信息流通、指挥机制,不但能及时反馈各医院有多少空病床,还能起到协调作用,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及时转院治疗。 他还透露,卫生部近期将出台有关政策,从明年起,国家将投入12亿元,着力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建立发达地区医院与中西部地区乡镇的对口援助机制,积极引导全国分配到各县级以上医院的大学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到这些乡镇对口援助1到2年,每个地方每次派出3位医生,并实行不间断的轮换,经费由国家财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