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了痛感也要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10:48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陈晓明

  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焦虑,年轻一代学人崇尚西学,重新挑起启蒙旗帜,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要追赶西方,当然要反思传统及其现实。很显然,反思的余地很小,传统文化就这样成为全部反思的落脚点。在那时,可引证的权威资料并不算多,胡适是一个苍凉的历史形象,而柏杨则要现实且生动得多,柏杨就这样成为大陆青年学子津津乐道的对象。当时,柏杨的名字在中国的传统反思潮流中不胫而走,《丑陋的中国人》尤使柏杨的影响富有震撼力。多少年过去了,柏杨的名字似乎有点被淡忘,就像那个年代一样,逝去得那么平静,那么没有道理。中国的历史总是被匆忙地翻过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丰厚的遗产总是包裹着问题被永久寄存,而对未来的奢望必然注定了挫败的宿命。

  那个年代不应该如此被简单地忘却,柏杨也依然有其重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最近,有出版社颇有眼力,出版了《丑陋的中国人》,这其实是柏杨这本书第一次正版进入大陆,今天,我们正可“合法地”、平心静气地来阅读这本震撼华人世界的奇书。

  柏杨自己解嘲地说,“吴刚伐树我洗缸”。谁都知道柏杨用“酱缸文化”来指称中国传统文化,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出中国传统至今的文化存在的问题,用他的尖锐和犀利去除传统文化的余孽糟粕。柏杨一直在做着极其艰难困苦的反思工作,他承受的压力也是难以想象的。据他回忆,他试图发表“丑陋的中国人”是在他出狱后不久,但他在台湾无法演讲,直到1984年受美国爱荷华大学邀请做短期访问,才有机会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听讲者三分之二是华人,三分之一是白人。据说在演讲结束时,柏杨感到面对山谷一样的寂静,没有掌声,连礼节性的握手都没有。很显然,听众没有认同柏杨的观点。但柏杨并不气馁,他依然固执己见,毫不留情,决不姑息,把中国传统中的痼疾,把民族性格中的弱点揭露无遗。

  身为中国人,柏杨如此尖刻地批判中国人,让很多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始终挂在嘴边的信条与经文,人们都乐于充当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的精英,没有人愿意揭短;特别是海外的华人,都乐于把中华民族定位于勤劳智慧、互助友爱的集体。但柏杨痛感中国人存在的种种恶习,种种负面性格和狭隘心理,他直率指出来,让中国人正视,让中国人有勇气面对。

  问题的根本当然不在于柏杨说得尖锐直接,而在于他说的是否是真话?不幸的是,只要是坦诚的、明白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承认柏杨直陈的那些事实。直到今天,那些事实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毫发无损,那些恶习丑行依然猖獗。既然如此,反对柏杨是没有意义的,那等于是重新蒙起自己的双眼;柏杨不过是让大家睁开眼来看看事实,他没有错,他是有勇气的,他有切肤之痛,他是负责的,真实的。批判传统,指出中国人习性的负面问题,并不意味着就要伤害民族自尊。恰恰相反,柏杨要的是更真实、更健全的民族自尊。现在,到处盛行是″有了快感就喊″的读物,我们还有痛处,还有切肤之痛,有了痛处也要喊,这才是健全的文化。(《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古吴轩出版社出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