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娶亲”不忘“嫁女”(老王说新闻)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3:2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本报记者 王永钢 年底到了,一年一度的人才大集又要开张了。不过,今年江苏人才大集可不是再开在南京人的家门口了,而是要把招聘摊位搬到北京、广东、西安和成都,这种大规模走出去“凤求凰”的做法,在江苏历史上还是首次。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次走出去挖人才不仅是“娶亲”,而且还要“嫁女”———把江苏的优秀人才向外地推荐。 这次江苏人才招聘集团军式联合出击外地,将把江苏三大人才交流机构的优势集中起来,使他们的品牌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得以集中展示。4省(市)6地举办7场活动可谓是人才招聘史上的经典“战役”,特别是12月18日这天,在北京大学、西安人才市场、成都人才市场的人才交流与洽谈活动,“更会掀起人才招聘的高潮”!江苏人才市场的一位负责人说。另外,12月10日起,将分别在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深圳人才市场、东莞人才市场举办人才交流活动。据了解,江苏广电集团已经先行赴京抢滩了,以期挖到第一钵人才。 不过,可不要以为这次江苏这仅仅是集体外出“抢人才”,他们还有将人才送出去的重任。“洽谈团除了携带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外,还将携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求职信息,推荐给当地的用人单位,同时还将与当地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沟通,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江苏省人才市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条新闻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主要有两点,一是人才招聘由过去各行其是的“坐台”式变为了现在集团军般的“出台”式。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上的转变;另一个就是,外出不仅是抢人才,还要送人才,这是一个开放和自信的大度。而这一点,尤其值得一说。以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娶”人才当然不是难事,多年来,江苏一直是中国的人才高地,而人才的聚集,更是为江苏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方面的例子,媒体上多有报道。不管哪个地方,当然都是希望人才越多越好,江苏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人才不是哪个地方的“私有财产”,搞人才地方保护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表现。所以,江苏此次主动将自己的人才“嫁”到外地,就让人看到了一种胸襟和自信。其实,是实现人才智力的循环,对“人才基因链”的培育是大有好处的。一是可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共享,真正地实现全国人才的大市场,二是可以更好地调整人才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全国人才需求的一盘棋。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江苏人才招聘的“娶亲”仪式中,又增添了“嫁女”的内容,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23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