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阜平:扶贫开发唱响致富歌(经典中国(63))(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6: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阜平:扶贫开发唱响致富歌(经典中国(63))(图)
整齐的幸福村一角。

  朱虹摄

  本报记者 朱虹

  编者的话

  太行山麓的河北阜平县,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边区的中心。1948年4月,毛主席在这里领导了解放区土改和整党工作。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阜平人民跟着党创建新中国;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他们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继续奋斗,这是一场更为持久的战斗。事实证明,老区人民有能力战胜贫困,建设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河北阜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全境崇山峻岭,峰峦叠嶂。从县城沿着蜿蜒山路一直往南,就到了城南庄。城南庄是全县有名的运输之乡,村子里到处是崭新的二层楼房。

  著名的“城南庄纪念馆”设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管理员告诉我们,1948年4月11日毛主席自山西来到这里,写下了《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两篇著作,纠正了当时土改和整党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稳定了解放区的形势,巩固了大后方。

  阜平县是抗战时期华北敌后最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县份,也是晋察冀边区唯一未被日寇占领的县,晋察冀边区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抗战时期阜平县人口不足9万,就有2万余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牺牲。

  解放后,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阜平县久久没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阜平县坚持以扶贫开发重点村为对象,与贫困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斗。

  初冬时节的阜平要比山外冷得多,幸福村村民高晓英家里却暖意融融:12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干净整齐的农家院挂满了黄灿灿的玉米,厨房里的燃气灶上烧着水。说起现在的生活,高晓英一脸喜气:“以前家里住的是什么房子?就是几块石头垒的棚子,孩子上学得走几十里的山路,现在好了,学校就在家门口,他爸在县里打工,自己种点地,家里吃喝不愁。”

  高晓英是从大山里搬到幸福村的。南辛庄、老爷庙、上寺3个村地处阜平西北部,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为使其脱贫,县委、县政府决定将3个村搬迁到县城附近的“第一山”。这里交通便利,地势较平。1997年至今,县里投入财政发展资金80万元,扶贫贷款50万元。总共88个搬迁户积极投身建设,出工出劳,劈山垫沟,整地造屋,引水通电,在第一山的荒山上建起一座移民新村,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新村被命名为“幸福村”。

  阜平县集中资金,按照东部大枣,西北部核桃、板栗的规划,向荒山要果树、要效益。1996年以来,全县共栽植各类果树950万株,建成大枣万亩片基地6个,核桃板栗千亩片基地3个,贫困村人均新增果树20棵,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提高。

  “出行靠腿,吃水靠担,有事靠捎”,是以前黑崖沟村的写照。2000年以来,村支书齐爱平带着村民治理荒山1000多亩,种植果树,集资修建了15000米的防渗渠,建立了绿色无公害苹果基地。现在村里修了柏油路,铺设了石板巷,建成了180平方米的街心文化广场。如今的黑崖沟村已经成为县文明生态示范村。

  《人民日报》 (2004年11月23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