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8:37 新华网 |
张洋 长期以来,俄军为适应“现实遏制战略”需要,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信与指挥自动化系统。借鉴俄军的经验和做法,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我军信息系统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避免各自为战的“烟囱式”局面 按照俄国防部《国家武器发展计划》,拟于2005年前,完成对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数据传输处理系统的改造,并为陆军配备新一代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实现师团营连乃至单兵的网络连接。需要指出的是,俄军十分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管理。各类信息化装备建设,均由俄军信息装备系统部门负责组织研究机构和军工企业实施,任何军区、军兵种部队和单位均不承担研制开发任务,更不得擅自随意改动装备,只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和进行装备验证。 在管理体制上加强统的力度,尽快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形成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能够避免出现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现象。为此,应当严格规范各级装备系统研发和使用职责,部队主要是提出建设需求,并对装备系统提出使用和反馈意见,未经允许严禁对在用装备进行改动和开发,更不能搞“大呼隆”、“大忽悠”工程,坚决避免出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现象。 走军民共建的发展之路 俄军认为,固定通信信息系统,将是敌打击的首要目标。因此,平时固定通信主要依托国家公共固定通信系统,建立军民共用通信系统。军队远程通信主要利用或租用国家长途干线网加保密机实施,常驻地市话通信主要通过地方市话网实施。 在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费用高,通信兵员额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通信力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解决这一矛盾,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把军事信息通信建设纳入国家电信发展统一规划,军队信息通信网干线资源,主要从国家干线信息通信网资源获得;二是成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与国家邮电等通信部门,协调军事通信网络的发展战略、建设使用、信息动员、链路接口等事宜;三是加快非作战通信需求的社会化保障,公务和非公务通信分离,由军队和地方分别实施保障,非公务电话和生活电话均实施社会化保障。军队信息通信建设费用,主要用于战场通信、机动通信系统和应急部队通信建设,以满足未来作战指挥需求。 实现通指一体的有机融合 俄军为适应现代作战指挥的需要,已基本实现了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一体化。俄军首长司令部指挥车,同时装有各种通信和指挥自动化终端、装备跳频、自适应短波、卫星设备、导航及电子地图系统,能对所属部队实时进行指挥控制。俄军指挥自动化网络均以数据通信为基础,通过有线、接力、散射、卫星和无线电台等各类通信设备提供的信道,达成对上对下与各级指挥自动化中心连接。俄军在车臣战争中就是通过该系统,实现了总部、军区对作战分队的直接指挥。 借鉴俄军的有益做法,在装备建设上,我军应尽快研制集通信、指挥系统于一体的作战指挥车,使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三者相结合,促进指挥方式的改革;在组织运用上,应对通信与指挥控制部队进行统一编配,整合通信手段与信息服务资源,加强通信与指挥系统的演练,提高通信与指挥系统的一体化程度;在维护管理上,应整合盘活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值勤力量,实现通指一体的全程全网运行维护管理,促进通信与指挥系统值勤维护的有机融合。 跳出“先研制列装、再系统集成”的误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俄军就制定了完善的电子通信网络标准体系。无论是各种通信传输设备还是各种应用终端,无论是模拟技术体制还是数字技术体制,无论是固定还是野战通信网,均使用全军统一的军用技术标准、协议标准和接口标准。因此,俄军各类信息系统设备一体化程度高,电磁兼容性好,互联互通性强。虽然单装运用优势不明显,但一体化综合运用的功能却十分强大。 显然,加强装备技术体制和标准建设,统一技术体制和标准规范十分重要。其中,军事技术标准应当与国家技术标准相统一;军兵种专装信息装备技术标准应当与全军装备技术标准相统一;野战信息技术标准应当与全军一体化技术标准相统一。对不符合技术体制标准的研发项目,不立项、不定型、不装备,坚决走出“先列装再系统集成”的误区,为实现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功能互操作的一体化建设奠定基础。(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