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经济考验领导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8:41 南方日报

  邓碧泉

  社会发展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经济的一体化势在必然。

  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经济文化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短缺经济”时代向“过剩经济”时代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消费重心也由物质生活开支向精神文化消费倾斜。这种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要求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精神产品,另一方面要求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因而在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强大;经济效益中源于文化的附加值越来越多;经济发展中文化市场的形成壮大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新的增长点;文化资源在经济竞争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文化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经济运行态势,我们称之为“文化经济”。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文化经济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文化不但对经济活动中生产主体、手段要素的文化含量、品位及个性等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其本身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文化智力优势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已成为一种必然。另一方面,文化领域逐步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空间,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文化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与经济的运行不断加深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昭示着文化经济时代的来临。

  领导干部指导经济工作的文化理念有待创新

  领导干部在指导经济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理念、思维方式,是文化力丰富内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提高经济工作中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力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必须重视研究和创新指导经济发展的文化理念。

  创新资源观——学会用文化经济的视角正确看待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重视对文化、智力资源的拥有及保护、挖掘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创新发展理念——立足本地实际,构建产业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文化特色在现代产业中的强大竞争力优势,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提高经济发展中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

  创新文化理念——既要把握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树立“高、新、特”的发展理念,又要注重在产业及其产品中增加文化含量,提高文化品位。

  创新价值观——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渴求物质产品中凝结更为丰富的文化价值,尤其是产品品牌体现的文化内涵。因此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充实产品的文化价值,致力于打造产品品牌。

  创新人才观——文化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促进文化经济的根本任务来抓,在人才的培养及管理上要丰富先进文化内涵。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文化发展

  文化经济意味着经济需要文化,文化依靠经济并反作用于经济。这是一个文化与经济双向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把握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既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又发挥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使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经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因此,必须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文化发展,推动文化经济的建设。

  运用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与经济加快融合的重要途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运用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事分开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大做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放开搞活经营性文化产业。

  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文化事业的社会化。运用经济手段兴建文化设施,改造文艺团体,开展文化活动。积极建设文化设施,运用社会化手段实现多种渠道融资;还要善于经营文化设施,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建一个设施,养一批人,背一身债,留下一个社会问题”的状况。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优化配置文化资源。运用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整合效应,促进资源增值。提高商品意识,兼顾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重视文化产品的流通环节,遵循价值规律、市场法则。提高文化产品生产的效益意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

  作者系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