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涨停股平均市盈率近100倍 两大阵营股市对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9:35 新华网

  周一的市场走势令人耳目一新。私募基金们好像通过气一般,纷纷将旗下股票齐刷刷弄到涨停板上,部分券商也不含糊,混乱中也将自家股票,如哈飞、南纺登打至涨停。与此同时,以基金为代表的、连同社保、保险和QFII们,却反应冷淡。市场跌幅前十名几乎是清一色的基金重仓股,如伊利股份、海油工程、中远航运、深赤湾、上港集箱、丽珠集团等。

  两大阵营水火不容。那么,在未来行情里,谁将主导市场沉浮呢?

  私募基金阵营

  市场表现 涨停股平均市盈率近100倍

  周一两市A、B股累计有40只股票涨停,其中23只股票为ST个股。非ST个股中几乎全部是超跌个股,大致可分以下几类:第一,高校科技股,如工大首创、交大昂立;第二,券商重仓股,如哈飞股份等;第三,深圳本地股,如中科健、方大A;第四,上海本地股,如飞乐音响等。

  收盘后,我们对17只非ST股票制作了“11·22涨停板”指数,指数显示,该类股票2003年最高2453.22点,到今年10月底,该指数达到最低742.97点。累计跌幅在70%左右,是沪综指跌幅的两倍。

  尽管经过了这样的回落,但该类股票仍然保持相当高的市盈率。周一17只涨停个股中,除太原重工、兰生股份2003年亏损无法计算外,其余15只股票平均市盈率高达96.69倍。很难看出该类股票有怎样的潜力。

  后市演变 超跌股涨停不会持久

  怎样来看待私募股票昨日的集体涨停呢?我们承认,这些股票大都超跌,技术层面有强烈反弹的要求。但是,对这个股票的集体疯狂,投资者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并在操作中采用快进快出的投机手法,不宜恋战,有钱赚就走。

  我认为,昨日私募基金股票集体涨停,是部分市场力量周密计划下的产物。首先,涨停个股与周末部分机构的推荐股票高度相关,这揭示了该类股票涨停的真正原因。其次,资金运作迹象明显。从指数的状况可以看出,“11·22涨停板”指数在10月22日探至1998年以来新低。此后的交易状况显示资金进场迹象明显。当咨询机构推荐股票涨停的事件,与市场所显示出来的资金运行迹象高度关联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二者的联系相当紧密。

  就持续性而言,我们判断,该类股票上涨时间不会太长,顶多一两个星期,甚至本周就结束。9·14行情时,该类股票曾一度活跃,大多数垃圾股最终回到了更低的价位上。

  就影响而言,我们认为私慕基金主导的垃圾股涨停事件,对于市场的影响是负面的。首先,其将再度混淆真正的成长型的概念;其次,拉高之后的减仓,将加大大盘的波动,从而引发额外的市场风险。

  主力阵营

  市场表现 蓝筹股不愿为人做嫁衣

  从周一盘面的情况来看,以基金为主的另一阵营,对于私募基金拉抬垃圾股非常反感。盘面对此反应也相当强烈。市场跌幅前列的股票几乎是清一色的基金重仓股如伊利股份、海油工程、中远航运、深赤湾、上港集箱、丽珠集团等。

  反映不同群体的两大指数显著背离。在反映市场全貌的沪综指、深综指上涨小幅的背景下,代表蓝筹股的上证50指数昨日以下跌收盘,基金20只重仓股的指数更是下跌0.69%。

  某基金经理表示,基金阵营不愿意附和垃圾股的上涨,进而为私募基金们出货创造条件。

  长远判断 蓝筹股受追捧不会改变

  2002年以来,每一次垃圾股异动时,每一次都有股民要进入私募基金设的套子中去。

  三年熊市的经历,至少需要5至10年的时间来化解。这正是我们看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追捧蓝筹股的原因,因为投资者跌怕了。直到进入1990年底,熊市的阴影渐渐淡去,新一代的投资者才敢于对网络科技股进行追捧。目前来看,我们的市场至少在三至五年内,蓝筹股受到追捧的局面不会改变。

  企业估值理论认为,成长仅是企业价值等式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它对于企业价值有时是加分的因素,有时是减分的因素。更多的时候,人们对于成长性的炒做,都将在或长或短的未来中,受到市场的惩罚。因为至少有一半的成长,并未增加企业的价值。

  综合来看,目前垃圾股狂飙只是一些老庄想出货,借助于一些短线的新资金推动,进而呈现出垃圾股活跃的局面。毕竟,100倍的市盈率能让这些股票还涨多少?相反,在市场整体高估的局面下,对于部分基于保守估值,尚且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投资,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徐辉)(来源:中证资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