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批评雕像者只因自身“丑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0:45 人民网

  一语惊人:

  同样的道理其实完全可以解释这些批评者的心态,只有自身有那么一点丑陋的人,才会害怕这样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作品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它映照出某些人的潜意识,并且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流露了出来。要是连一个跪着的雕塑都可以上升到如此高度来审视,这要不是丑陋是什么?不用找那个雕塑的麻烦了,因为这样思考的人,在精神上已经是跪着的了。作者:五岳散人评说对象:

  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蔡志松的雕塑作品《故国·颂1》、《故国·颂2》被一些观众批评为“丑陋的中国人”、“毫无阳刚之美”,主要原因是其中有一组跪着的人像。两个星期过去了,已经冷了的舆论之锅里忽然爆出了一个热栗子——这些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得到了全国美展的铜奖,而且是北京地区唯一进三甲的雕塑作品。原文链接:南方都市报:哪来的“丑陋”

  大约两个星期前的一则旧闻曰: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蔡志松的雕塑作品《故国·颂1》、《故国·颂2》被一些观众批评为“丑陋的中国人”、“毫无阳刚之美”,主要原因是其中有一组跪着的人像。两个星期过去了,已经冷了的舆论之锅里忽然爆出了一个热栗子——这些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得到了全国美展的铜奖,而且是北京地区唯一进三甲的雕塑作品。

  要承认的是,我对于雕塑或者绘画是门外汉,这种现代艺术的作品更难以评述,那应该是艺术评论家的事。对于这两个相联系的新闻,我个人的好奇只是在于那个“丑陋的中国人”的词组,以及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意识。

  最早听说“丑陋的中国人”这种说法,要归功于那本风靡一时的同名畅销书。而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对张艺谋的《红高粱》的评价,正好也是用这个说法。《红高粱》出炉并获奖后,有相当一部分舆论对其大肆批评,认为这部电影是丑化国人,并用这个“丑陋的中国人”的形象来讨好老外,并且由于丑化得足够精彩而获奖。

  《红高粱》很好看,我个人感觉至少比八个样板戏好看。当时年纪还小,对于丑化还是美化没什么认识,就是觉得那里面的人物与故事虽然不是那么美观(女主角除外),至少表现得比较真实,像曾经发生在那里的故事。

  本以为过了这么多年,国人的心态应该平和了许多。至少不会再把表现生活或者文化的某些侧面的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连接起来了。没想到这么一件雕塑作品,依然可以碰触到某些人敏感的“丑陋的中国人”的神经,得出“毫无阳刚之美”的结论。

  我这辈子对雕塑作品最深的印象,来自一组非常有“阳刚之美”的作品。该作品是这样的:代表“工农兵”的三个人器宇轩昂,目光炯炯地看着前方,手里拿着代表身份的钢钎、钢枪以及麦穗,阳刚到了极致。美中不足的是,捧麦穗的那位是女士,雕塑者顺便把她也“阳刚”了。

  要说那是雕塑艺术,打死我也不信。在我看来,那个充满“阳刚之美”、并且绝无丑陋之态的东西,最多算是一件“雕塑标语”。雕塑艺术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但不应该是什么样的,看了那位与男人同样“阳刚”的女士,我基本也就有标准了。

  相信很多人目前已经不会再觉得这种“雕塑标语”是正常的艺术形态了,但依然对于“丑陋的中国人”的概念这么耿耿于怀,恐怕就不是艺术素养的问题了。

  在我看来,这恐怕与国人脆弱的心理有关。穷人最怕听见“穷”字,丑人最怕看见“恐龙”,凡是说某人鼻子眼睛长得有遗憾的,基本属于自身就比较“遗憾”的那类。

  同样的道理其实完全可以解释这些批评者的心态,只有自身有那么一点丑陋的人,才会害怕这样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作品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它映照出某些人的潜意识,并且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流露了出来。

  要是连一个跪着的雕塑都可以上升到如此高度来审视,这要不是丑陋是什么?不用找那个雕塑的麻烦了,因为这样思考的人,在精神上已经是跪着的了。

  顺便提一句,那个雕塑还得到了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作品展的最高奖——泰勒大奖,以前反对《红高粱》的理由,现在可以换个主语用在这里了,只要不怕暴露自己的丑陋。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