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力供需矛盾总体仍紧张 两年后逐步实现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2:47 新华网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市场分析预测课题组对今后三年的全国电力市场作出预测:今年四季度和2005年电力供需矛盾开始有所缓解,仍然呈现总体紧张。在国家宏观调控落实到位基础上,2006年可望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略显紧张,2007年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第四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下开始有所缓解

  报告认为,今明两年经济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预计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9.4%左右,2005年增长8.5%-9%,增幅略有降低。重工业将继续高位增长,但与轻工业增速差距明显缩小。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三行业用电增长19%左右,2005年下降到12%-15%,增速回落。电力弹性系数将逐渐回落。

  需求侧管理更多地是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来实现的,经济杠杆尚未成为主要调节手段,特别是缺乏必要的经济政策和资金支持。如果2005年没有出台比较有效的激励政策,通过需求侧管理措施经济降低的电力负荷幅度不会有较大提高。

  根据以上判断和多方案分析预测,2004年第四季度用电量5937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3.6%。全年用电量达到21650亿千瓦时左右较2003年净增2760亿千瓦时左右,增长14.6%左右。全年投产容量预计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亿千瓦以上。

  基于电煤供应充分的条件下,对分电网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表明:第四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开始有所缓解,仍然总体偏紧,局部地区明显紧张。预计全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将超过6000小时。分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表明,第四季度全国电力缺口1000-13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四川等电网,另外南方电网仍然较为紧张。

  2005年电力供需紧张得到较大缓解 部分地区依然拉限电

  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3820-24680亿千瓦时,相应增长10-14%。推荐用电量24250亿千瓦时,净增2600亿千瓦时左右,相应增长12%左右。初步统计分析,2005年投产机组6840万千瓦以上,其中上半年投产2380万千瓦以上,年底发电装机超过5.1亿千瓦。

  在项目按期投产或电煤供应得到较好解决的情况下,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得到较大缓解,部分地区依然拉限电。可能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缺电范围可能缩小,拉限电电网数不会超过24个省级电网;二是缺电程度有所缓解,最大缺口1200-2000万千瓦;三是季节性缺电较为明显,四个季度中缺电较为严重的分布在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缺口分别在300-700万千瓦和1200-2000万千瓦;四是电煤供应等随机性缺电因素十分明显,若电煤供应得不到较好保证,缺电程度要进一步加深。

  两年后电力供需逐步实现平衡

  报告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落实到位基础上,2006年可望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略显紧张,2007年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06年和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7.5%-8.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工业增长仍然高于轻工业,但差距继续缩小;高耗能行业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产品产量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能耗水平继续下降。电力弹性系数继续回落,2006年仍然高于1,2007年略高于1或大致相当。

  2006年全国用电量达到26200-27160亿千瓦时,相应增长8%-12%;推荐用电量26680亿千瓦时,相应增长10%左右。2007年用电量预计28290-29070亿千瓦时,相应增长6%-9%;推荐用电量28690亿千瓦时,相应增长7.5%左右。初步统计表明,2006年投产规模可能超过7950万千瓦,2007年超过5420万千瓦。根据该投产规模及其季度分布,对各电网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表明: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紧张,存在季节性和随机性拉限电。目前紧张的几个大电网电力供应形势将会明显缓和,拉限电负荷和电量都将大幅减少。最大电力缺口在600-10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华东、重庆等地区。

  课题组预测,2007年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部分电网略有剩余。略有剩余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中地区。(记者乔国栋)(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