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蔑视金庸的理由(名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2:52 人民网-江南时报

  拙文《比之琼瑶李敖,金庸为何不入流》在人民网首页发布后,反响甚是激烈。赞成的,反对的均很多,也都很执着。拙文会遭到金迷们的狙击,我是早有意料的。但说实话,金迷们狙击的水准之差、语言之劣,则似乎更出我的意料。邓小平有一句话我爱听:他说看着看着金庸睡着了!我从来不看金庸的书,藏书中亦无一册金庸的书,因为中国文化不是“论剑”。正是:

  剑客美女耍疯卖呆,中华男女呜呼唉哉;阳春白雪无人喝彩,下里巴人泛滥成灾。

  金之作品四不像,不像历史,不像神话,不像讲古,不像说今。金编造的太离谱,他笔下人物正面的令人费解,反面的不合情理。说到打斗细节,不如干脆看孙悟空!一位曾经是金迷的青年读者,愤怒地控诉了金庸武侠小说给他的毒害。他说:金庸对青少年的作用是把人变得偏激冲动。现在反思起来,我心理的暴力倾向大概来源于金庸小说。如果以后见到金庸,一定把他暴打一顿!

  看来确实是“吾道不孤”,同声一慨!金的成功,中国文化的悲哀!

  我从心底里蔑视金庸及其书,从民族角度来说,金庸小说毒害青少年。应控诉之。就在拙文发布当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便发生了一桩中学生为“争雄”而“论剑”,因“论剑”而在校园夺命杀人的惊天案件——四川郫县犀浦某中学两群学生争斗,造成两名学生一死一伤(见11月19日《天府早报》)。看!这就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毒害!如此血洒校园,真是触目惊心!显然,对目前青少年罪犯的上升,武侠小说要担点责任,金大侠也要负一点儿!金庸武侠小说对青少年学生的毒害,实在是难辞其咎。

  侠以武乱法———金庸武侠小说所歌颂的“武林英豪”,我看倒同今天全世界人类深恶痛绝的恐怖分子和恐怖大王有点儿合拍,因此,更值得我们警觉。

  当然,不可否认,对金庸小说,也有不少人陶醉其中,甚至成为金迷。对这种现象怎么看?所谓的侠和武侠就是中华两千年的糟粕,所以金庸的作品就是垃圾。之所以在中国有市场,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中国的教育事业百废待兴,国民教育程度低下,只好拿这些垃圾读物充饥!读金庸,迷金庸,只有使人“遁世”;令时光、人力、财力损失,实则悲哀!金庸所得,除了金钱,也不例外。

  有位读者称,他本人便是高层次读者:原本以为自己不太傻,得了物理博士,又当了物理教授,平素也喜好王国维、叔本华,只是并不排斥金庸先生,若干年前还写过一篇《金庸小说中的江浙上海话》小文登在某报。今儿读了先生大作,才知本人既傻,文化程度又低的可以。惊惶之余,乃借人民网之一角,向先生致谢。但他的反驳立即被读者评为——物理博士,人文低下!——我以为,真乃一语中的。

  读什么书,一个民族要拥有怎样的思想文化,这是关系民族素质、民族精神和民族兴旺的事,不要用这样的文化来浪费中国人的精力。中国文化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常常不信真,信假。有多少假,被人抱着至今不放。金庸的小说只能打发无聊者的无聊时光。事业有成者少问津!自古那些无聊无用的文化,不知空耗了多少中国人的精力!金庸武侠小说,语言富有文采,但这并不能掩饰其艺术上的拙劣。而琼瑶则是个编故事的高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回旋,在这方面,金庸不是比之琼瑶也不如么?金庸武侠小说,也根本不能同神魔小说经典《西游记》相提并论。《西游记》虽然是神魔小说,但神魔其“形”,现实其“体”。《西游记》借神魔的形式,实际反映了人间的众生相,反映了正直善良人类厌恶不合理“天条”,为信仰而敢于同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勇气和精神。这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武侠其“壳”,黑道其“实”的本质所不可同日而语的。

  要阴柔,要回肠荡气,不妨一读三毛、琼瑶;要阳刚之气,要男儿血性,莫如读鲁迅、李敖,乃至龙应台,他们激浊扬清,抨击时弊,呼唤民主进步。这岂是遁世的金庸武侠小说所可比拟的呢?金庸很会做人做事,不过如果一个民族都如此,确实很可怕!金庸的小说与现实社会脱离,逃避现实,如若人人都成为遁世之人,哪里还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稷呢,作家的责任更多的是向人们传输积极的东西。金庸胡编乱造的武侠小说整整害了几代人。希望不要再贻误后代了!——希望!

  远离毒品,远离金庸,这是我最后要说的一句话。

  王若谷,杂文家,有几千篇杂文问世,上百篇作品获奖(其中包括《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等奖)。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25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