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书的“三七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9:14 今晚报

  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老师让我去给他带的博士生做一个讲座,无意中说到读书的“三七开”。我和同学们说,一个人真想做学问,在准备阶段,读书有三个“三七开”,这就是七分专、三分杂,七分精、三分泛,七分读、三分疑;而到了研究阶段,“三七开”就该倒过来,变成三分专、七分杂,三分精、七分泛,三分读、七分疑。过后,李老师对我说:“你说的两种‘三七开’,应该写篇文章。”

  古人曾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齐东野语》云:“昔有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有分数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三分诗,七分读耳。’”尽管这很可能是苏东坡一时戏谑之词,但是,毕竟这个“读”字大有讲究。“读”法不同,得分不一,是可以肯定的。我说读书的“三七开”,大有苏氏“三七开”的影响。

  基础阶段的“三七开”,比较好理解。七分专、三分杂,就是说读书要按照自己的专业选择七分专业方面的书,同时看三分杂书,开阔知识面。七分精、三分泛,就是说,对专业方面的书,要做到七分精读,三分泛读,尽可能多熟悉一些内容。七分读、三分疑,则是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学会独立思考。

  研究阶段的“三七开”,把三七比例倒了过来。做学问到了研究阶段,应该说,读书已经有相当基础。一个人的精力,这时候就应该做一些调整。一个人的读书计划,这时候也应该做一些调整。三分专、七分杂,就是要既求专精,又求博学。1936年4月15日,鲁迅致颜黎民信中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杨绛《读书苦乐》也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串门儿”干什么?广泛交流信息,以免孤陋寡闻闭目塞听。三分专、七分杂,就是要学学鲁迅的蜜蜂精神,学学杨绛的“串门儿”。

  三分精、七分泛,就是要学会集中优势兵力,打大仗、打恶仗、打胜仗。兵力最怕平均分配,打仗如此,读书也如此,做研究更是如此。《三国志》卷三十五注引《魏略》云,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成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观其大略”正可以让该“精熟”的内容更加“精熟”。三分精、七分泛,就是既要学会苏东坡的“八面受敌”,也要学习诸葛亮的“观其大略”。

  三分读、七分疑,主要是提倡一种创新意识。三分读,即强调读书的三个侧面,读作品、读作者、读社会,也就是不仅要研究作品,还要知人论世,熟悉其人其世。七分疑,即从七个方面提出疑问,从七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思考,一疑作者观点何以形成,二疑作者观点有无变化,三疑其他学者有无类似发现,四疑多少学者对此认同,五疑多少学者表示异议,六疑当时社会有无反响,七疑时至今日价值何在。当然,课题不同,该疑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从做研究的一般规律来看,上述这些疑问不搞清楚,下笔就难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尤其是自己的课题对今日社会价值何在,更要时时自省。鲁迅说:“一个人处在沈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作为研究,看看也不要紧,不过深入之后,就容易受其浸润,和现代离开。”(1934年11月28日致刘炜明)在并不沉闷的时代,作为研究者,恐怕就更不应该“和现代离开”。认清课题的时代价值,这种“疑”,我觉得“疑”得值。

  我说读书的“三七开”,大致上就是这些意思。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不值得一说。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