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念王朝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9:14 今晚报

  在这寒流尚未到来的初冬,王朝闻先生走了,留下印在《毛泽东选集》封面的伟人浮雕头像,留下英雄刘胡兰塑像,留下22卷近900万字的文集———那里记录着一位“再再探索”者,为建立具有民族特色新美学的孜孜以求。人们以他的作品和建树称谓他,称他为雕塑艺术家、美学理论家。

  “是的,我叫王朝(zhāo)闻,不叫王朝(cháo)闻。”那天,先生对前去拜访的副刊编辑这样说。谈话由头是来访者讲到自己的一个经历:某文学研究所的一位女同志强不知以为知,热情地“纠正”:“王朝闻,不能读成……”这也难怪,王朝闻所居朝阳区,北京人绝不会读为“朝(zhāo)阳区”。

  王先生讲,他本叫“昭文”,年轻时在杭州艺专学美术,班上有位姓陈的同学与他同名。一次,两人商量谁来改改名。陈昭文说名字是父亲取的,不愿改。于是,王昭文更名王朝闻。王先生笑笑说:“其实,我的‘昭文’也是父亲给起的呀。”他接着说:“朝闻,典出孔老夫子的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年来,常有人和我开玩笑,说这名字不吉利。我的回答是:吉利得很,马列主义的‘道’我还没有‘闻’尽,不甘心死呀!”说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到书房取来一枚印章,对着印章哈哈气,然后用力在来访者的本子上印下四个红色阳文篆字:“夕不甘死”。

  这就是激情长者王朝闻。那是1985年,他76岁。从此,先生的署名开始出现在创刊不久的《今晚报》上。他通过这张报纸的副刊,将自己在美学园地里“闻道”所得,散步的发现,拾穗的收获,发表给读者。比如《本于人情》,比如《凡尔赛宫》,比如《偏令不足》、《偏令有余》,比如《致青年业余作者》。最多时,四个月里有八篇文章见报。

  王朝闻案头多了一份来自天津的晚报。他喜欢这份报纸,曾专门撰文,开篇即讲,正如对艺术的感动不能强迫一样,读者对报纸的兴趣要靠情愿;《今晚报》不仅副刊,而且其他版面,对他都有吸引力。他举一天报纸做例子,认为那天副刊的《“说家”与“做家”》和头版的《何必抬出名人》,两篇文章互相照应,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可能产生一种精神疗法的治病作用”。由此,他讲到文化领域,讲到苦于应付的书画家。那篇文章的题目也出于读报,就叫《又做又说》。

  他从报上得知《今晚报》在搞城标雕塑征集活动,给予关注,对前去探望的编辑说,这将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指一指客厅雕塑架上的刘胡兰像,王朝闻讲:创作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塑像较易,创作解放战争的标志就难;情同此理,选择一种花卉做市花简单些,构思城标则要复杂得多。例如,三条石为华北近代工业的摇篮,火烧望海楼彪炳近代史,它们或许可以代表某段历史,但用做城标题材,就未必妥当。城标应是象征性与概括性的统一,华沙的美人鱼、广州的五羊,可供借鉴。天津由渔港而设卫,曾为军事重镇,后来多年闭关却被列强打进来,划分租界,如何表现历史才富有新时代精神?他祝天津人发现“珍宝”———那该是一件在国内外代表天津的雕塑作品,它既具体又抽象,它不能用来代表上海、青岛或别的城市,它只属于天津,显示天津人的气质和自豪感。这些见解,当时晚报在要闻版做了报道。城标难选的意见,很有见地。晚报曾两次成功举办“津门十景”的评选,但1991年那次城标征集,却只是对发现“珍宝”的一次铺垫。

  往事如昨。耄耋之年仍思维活跃的王朝闻,关注天津,关注这座城市的晚报。他与编辑促膝畅谈,也时有书信往来,一封关于集邮的来信竟写成了千字文。这大约是在他22卷文集中找不到的一篇遗作。

  在初冬,一位96岁的友善长者走了,一位睿智学者走了。他曾展示卓见的这块版面,愿意发表他的遗作,作为对逝者的纪念。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