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足球出路何在-中国足球“洋务运动”兴衰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9:15 新华网

  核心提示

  十年一转眼,中国足球已经转了一个大圈子,从1994年联赛开始,到2004年11月1

  7日国足兵败广州。中国人希望足球走出去的梦想一次次破碎,如牛皮癣一般的假球和“黑哨”更是成为中国足球的顽疾。如何诊治年轻的中国足球联赛,作为欧洲顶级联赛的英超、意甲、德甲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中国足球“洋务运动”兴衰录

  核心解读

  十年一转眼,中国足球已经转了一个大圈子,从极度衰败中愤然醒悟,一度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末了痼疾难了衰病缠身。从1994年联赛开始,到2004年11月17日国足兵败广州,球市低迷、假球“黑哨”横行、赌球屡禁不止、国字号屡战屡败……

  轨迹

  不是拉来了几位金发碧眼的洋人就等于“洋务运动”。中国足球这一次的变革,是按照西方先进联赛制度的一次照猫画虎,彻底改变了自己以前的机制。

  计划经济时代的足球,就是体工队足球,只是体委单独负责的一个小项目。全国锦标赛打一下,自己打给自己看;世界大赛时集训一下,时不时冲一下,向世界证明中国足球尚未消亡,如此而已。

  “穷则思变”,于是,便有了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职业联赛(或许只是名称上)在1994年冲了出来。这次冲击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强于百十次出现在世界杯上,至少我们表面上,与世界潮流接轨。 即便是在现在足球到了人见人骂的地步,我们都必须承认,当时这场变革确实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新生。

  中国足球开始树立了经济头脑,运用经济杠杆、市场机制来操纵足球,冠名费、赞助商、广告商、电视转播商等等概念来到了足球当中,原来足球也可以这样玩?原来足球也可以赚钱的!从联赛开始时一家赞助商几十上百万人民币的赞助,到最鼎盛时期托普开出的一家俱乐部千万美元的冠名权。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这场变革,开拓了中国足球的市场。

  中国足球开始重新培育了自己的球市。足球再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联赛开始之际,观众们纷纷回到了赛场,回到了电视机边。各地不时冒出金牌球市的好消息。即便到了如今极度不景气的光景,现在的足球观众人数还是超过改革前,这就是改革的效果。球市的重温,不仅仅是带来了一批批现场的观众,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足球的地位、开拓了足球的市场。

  中国足球也培养了一大批企业和专门足球人才。包括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大连实德、四川全兴等等企业,其发展壮大,足球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小的功劳,更不用说足球产业本身的很多中小型企业了。此外,中国的体育经纪人、体育传播商、赛事运营商、俱乐部经理包括足协管理干部等等,无不在这场变革中有了进步,或者从无到有,或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尝试用新眼光来对待我们原本以为的小玩闹。

  或许几个小数字能代表变革的业绩。全国8000体育记者,7000“足记”!一位仅仅与国足主教练关系不错的记者,居然能获得百万以上的转会费。而在变革之前,球员们也就拿几十块,老国脚黎兵在变革第一年转会后拿到了几千元的工资,当时自己就觉得幸福的无以言表。

  这场变革的最高潮代表或许可以算是在2001年,当年中国青年队威震南美,被好事者称为超白金一代;而中国国足也在米卢的率领下历史性的第一次冲进了世界杯。一时间,举国欢腾,不亚于申奥成功。

  可谁又能想到,或许这些进步只是针对自己的,纵向的。

  一旦横向加以比较,或者遭遇了一些横祸,它顿时就被打回原形。

  问题

  我们以前遇到过假球么?“三号隋波”、渝沈疑案还在耳边。

  我们以前遇到过黑哨么?龚建平的阴影依然未去。

  我们以前遇到过低迷么?变革前几十人的观众席并不罕见。

  我们以前遇到过丑闻么?六君子等等都告诉我们球场之外很不干净。

  我们以前遇到过惨败么?吉隆坡、伊尔比德、金州无处不是中国足球的伤心地。

  我们以前遇到过暴力么?直到前几日的广州,“5·19”事件还一直被人提起。

  ……

  所有的负面因素,突然全部集结在2004年。而职业联赛这十年形成的大环境,又将自身进化成了一个放大镜,毕竟,现在的足球人不再像以前那么“一切行动听指挥”了,他们有自己的考虑了。在这两者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至少在现在看来,中国足球面临崩盘的危险。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和上上个世纪的洋务运动一样,我们遭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我们并没有解决。

  “既当钟馗又当鬼”,这是目前的中国足球管理机构的现状。中国足协,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一套人马两个班子,在现在的市场运作下,自然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我们呼唤了多少年的政企分离,却在足球这个体育变革的急先锋里做不到,直接造成今天的局面。 这种管理模式必然带来一种心态上的问题。那就是,足球到底对谁负责,对上还是对下?搞足球,到底是不是搞政绩?为了国家队,将联赛长期破碎化,这又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年年为了冲击,年年冲不出去,这种恶性循环到底要持续多久?

  这种管理模式在经济上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疑点。对于联赛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到底应该由谁负责?

  这种管理模式很害怕自己“完美”形象的破损。于是,对于联赛各俱乐部的妥协和退让就不可避免了。这年头,谁都敢叫唤一两句“退出”,足协到底有没有光明正大的惩罚手段和制裁措施以保证中国足球的正常运作,而不是委屈地黑箱运作,里外不是人。

  这种管理模式造成其管理手段的低能。对于早早就暴露出来的假球、“黑哨”、赌博、球员高薪、私生活不检点、派系等问题,他们并不是没有觉察,但到如今还没有一个法律的强力手段来加以管理。相反,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又不合时宜地滥施辣手,反而激化了矛盾。 这种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者只注意眼前,不注意长久。每任都希望出成绩,都希望摘桃子。可真正足球的根基————青少年足球呢,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么?联赛运营这么久,包括足球彩票也发行了3年,为青少年创造的条件呢? 这种管理模式如何进行自己的完善与监督?十多年来,除了无法实行的限薪令和改了个名字的超级联赛,还有什么?

  愿望

  “圣人出,四海清”,早就被证明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任何变革,寄托在一两个圣人身上,或者一两位大仙的指点上是可笑的,中国足球同样也是如此。

  毕竟,职业足球在中国还是个新生儿,还能指望十来年就“赶英超美”么。无论从硬件、软件,以及外在的电视、商家、球迷等方面,我们距离西方足球发达国家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条件下,再怎么战天斗地,都无法突然改变,立马跻身足球强国之列。 我们不是足球人,不是理论家,不是变革的制定者,不是实施者。我们只希望在以前的失败中,找出几条明显的教训,或者是期望,以赠后来的变革者。

  首先,别走回头路。再将足球投入到举国体制的体工队体系中,不过是辫子军复辟一样的笑话。洋务运动失败了,不等于再回头闭关锁国。当初不行,现在已经尝到市场甜味的足球更加不可能。

  其次,既然是市场化的产业,就让市场化的机构来管理。政企分离,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第三,别相信任何人的甜言蜜语,我们宁可依靠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不怕烦琐,就怕遗漏。由制度来管理,不是个人来管理。

  第四,法规和制度有了,就必须执行。如果自身能力有限,那么就别怕丢面子,请有关专业部门来处理。

  第五,必须有健全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使之少犯错,同时能积极纠正错误。

  第六,不要脱离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门票价格、球员薪水、俱乐部产品等都是如此,足球不应该成为一个暴利行业而最后被千夫所指。

  最后,不要制定让人贻笑大方的短期目标,比如2002年进入十六强之类的。中国足球落后,我们承认。没有人指望中国足球十年后就拿来一世界杯。中国足球希望得到从根本上的、基础方面的提高。

  我们只期望有脚踏实地、勇敢地变革,至于成果,就等待瓜熟蒂落吧。(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