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信/来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9:34 南方都市报

  亲爱的,急什么

  情侣之间亲热,本来无可非议,别人也无权干涉,可是,这亲热若发生在出租车里,司机也无权干涉吗?出租车的车厢可是公共场所啊,司机师傅他就坐在前边啊,你怎么能说与他无关?前人早有古训,“非礼勿视”,可是司机就坐在前面,眼前还有后视镜,你让他怎样勿视?相声大师马季有句名言,“老乡们,闭眼吧”。当此之时,司机师傅若想做到“非礼勿视”,就只好闭眼了,可方向盘还在他手里啊,他敢闭眼吗?于情于理,司机都不能闭眼,看来问题不在司机这里,而在情侣那边。

  也许有的情侣会说,坐进了出租车里,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和外边隔离的空间岂不知,外边的人虽然看得模模糊糊,司机却是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空间对于情侣来说谈何隐蔽?情侣上演激情戏,若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就好比是让一大群人看电影;若在出租车里,就好比是让司机坐在包厢里看电影,虽然人不多,一切却是尽收眼底。一个自重的人,一个尊重自己的爱人的人,难道有让人看戏的癖好?何况你不在乎自己的隐私,司机还要在乎自己的感受呢。古人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对相爱的情侣,即使三年没见了,又何必急于车里这片刻的工夫?

  李金田

  安全套曾令我们泪流满面

  11月24日《新京报》报道,由于北大、清华等几所高校的领导认为校园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地方,海淀区卫生局原计划在校园内向大学生免费派发安全套最终未能实现。

  这让笔者想起自己大学期间的一次经历。几年前的一个周末,学校的某个社团在学校图书馆前,做了一次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笔者当时正在寝室与几位室友神侃,忽然走廊里呼声大作,有人喊着“免费领安全套啦”,然后是砰砰奔跑的脚步声。我们几个闻声立即从床上弹了起来,笔者特别真切地记得,当时一下子感觉浑身发热,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兴奋感涌上心头,莫非传说中的安全套公然“杀”进大学校园了?飞奔向图书馆前,没想到宣传摊位前已经人声鼎沸,大家竟然像过年一样、满脸兴奋地抢领安全套。笔者并没有看到太多的羞涩、扭捏和公开的质疑声。事后发现,这些安全套最后的走向大概有两种:一是大家拿回寝室打开看一看它的真面目,随手丢掉了;一是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拿安全套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大学的朋友,后来这种礼物竟在大学里很是流行了一阵子。有一个小插曲是,笔者寝室的一个兄弟,在自己22岁生日宴会上,两瓶啤酒下肚,拿着大伙送的一盒安全套,竟哭得一塌糊涂,反反复复念叨一句话“我都能结婚了,我都能结婚了”。这句话让我们在场的几个人都泪流满面,大家分明感悟到了跨入成年人行列的沉甸甸的感觉。我想说的是,今天的大学校园可能不像一些领导想象的那样保守和盲从,大家在满足了好奇心之后,更多地是获得一种理性的反思和宝贵的体验,得到人生责任感的提醒和鞭策。

  赵继成

  防艾宣传为何老是那一“套”

  马上又是世界艾滋病日了,各地卫生部门都在着手举办各种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而发放安全套,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已经成了防艾宣传活动上的“保留节目”。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预防艾滋病大使濮存昕和蒋雯丽就曾在王府井大街上发放安全套。今年,从既有的事实来看,想必依然是如此。

  问题是,对安全套讳莫如深固然是落后,可“套”不离口也未必就是进步。“既重视又羞涩”,这是当前社会对艾滋病的普遍态度。我认为,让“重视”归于“重视”,让“羞涩”归于“羞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防艾宣传的意义是要让社会对艾滋病“重视”,而社会对安全套“不羞涩”其实并非防艾宣传的目标。发放安全套对于防艾宣传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意义。防艾宣传实质上的意义,应该在于艾滋病知识的传播。让大家知道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这已经是巨大的胜利,而发不发放安全套其实根本无所谓。试问,防艾宣传活动中发放的那几个安全套,又能“拯救”多少生灵呢?

  舒圣祥

  大学生“拾荒”又如何

  看了贵报关于西安出现大学生“拾荒族”的消息(本报昨日A16版),作为一名在读大学生,我感慨颇多。报道称学生拾荒原因主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愿意自力更生的,还有图新鲜借此体验生活的”。在笔者看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我们必须首先肯定劳动本身并无贵贱之分,拾荒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大学生跟普通人一样,都有权利选择拾荒。

  曾几何时,我们这个社会给“大学生”这个称号罩上了太多的光环。去年国内的媒体就曾大肆炒作“北大毕业生陆步轩长安街头卖肉”的新闻。作为媒体和公众眼中的“天之骄子(女)”,西安的一些学生敢于拾荒,勇气实在可嘉!在做出“拾荒”这一“另类”行为之前,他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过好多心理关,他要衡量自己是否能够承受住来自自己、同学和老师、社会以及媒体等对自己的多重评判。其实,大学生跟普通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他在上大学,或者他具有大学学习的经历而已,他可以凭借自己的专长养活自己,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只要是合法和合理的,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事实证明,社会越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就越趋向多元化。我们媒体可以盛赞大洋彼岸的美国小学生送报、送牛奶,中学生到餐厅端盘子,却把我们国内大学生“拾荒”这一靠学生自己辛勤劳动来自力更生的行为称为“另类”“有失体面”,值得我们反思!

  黄丽颖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