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刘云山: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加快培养宣传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0:07 新华网

  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即用5至10年时间,培养造就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编者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宣传文化战线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作为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一、充分认识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项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古人说,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人才难得。邓小平同志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去年,中央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宣传文化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宣传文化人才的培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非常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宣传思想战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各自业务、做出突出成绩、受到人民欢迎的各门类专家和业务骨干。可以说,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宣传文化领域的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对繁荣发展宣传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先进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加强。但也必须看到,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各种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明显增多,美国等西方国家把中国作为实施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标,加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思想理论领域的形势也很复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得到不断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不时显现。如何有效驾驭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要靠队伍、靠人才。宣传文化领域的优秀人才,是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是党的宣传文化事业的主力军。能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家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关乎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扩大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的影响力。

  我国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呼唤。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强调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先进文化。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殷切期盼,历史地落在了当代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肩上。人才蔚起气象新。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需要以人才为支撑,需要人才工作来推动;新高潮不仅体现在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上,而且体现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上。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加快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一个大家,就是一座高峰;一个大师,就是一座丰碑。通观我国和世界的文明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出自己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优秀作品往往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成为人民奋进的号角。没有亚里士多德,就没有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西方戏剧发展的顶峰;没有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就没有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就没有唐诗宋词的璀璨夺目、流芳千古。正是有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一代大师,才有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与辉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呼唤产生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需要有传世精品为社会变革而讴歌,为时代进步而欢呼,为英雄人民而赞美。造就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是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宣传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厦,必然要有一批大师和大家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要有一批领军人物来领衔。在培养造就文化拔尖人才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落实。

  二、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人才,作为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人才的优秀代表,肩负着中央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厚望。一定要珍惜荣誉,认清职责,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奋发进取,勇于开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带动更多优秀人才的成长,为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加强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超越自我。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大家,无不励志好学,博采众长。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事实上,人的先天才质是差不多的,所谓生而知之的人,是没有的,孔子自己也说我非生而知之者。绝大多数人都是学而知之、困而学之的人。天才没有,天分可能有一点,但不是决定性的。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人才,都是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界的骨干,都在各自的领域有了一定的建树。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成为名人比较容易,成为大家、大师则不容易。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对于从事思想文化工作的人来说,有很多好的条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和干扰。比如,太多的社会诱惑,太盛的浮躁之风,太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就特别需要我们甘于清贫,耐住寂寞,苦心钻研,潜心学习。要成才、成家,只有华山一条路,就是不懈地学习。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人生有涯,学海无涯。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成为拔尖人才的重要前提。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得非常快,需要大家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尽可能广泛地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与专业领域密切相关的知识,对市场经济、高新科技知识,也都要认真地学习。要特别注意学习历史知识,包括古代史、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不仅要熟悉中国历史,还要了解世界历史。在当今开放的世界,还需要多掌握一些国际问题的基本知识,多了解一些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总之,希望大家善于向历史和现实学习,向人民和社会学习,向同事和同行学习,贯通古今,厚积薄发,不断开阔视野,不断超越自我。

  第二,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从劳动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到思想文化的创新与积累,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集体劳动和智慧。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主体力量。理论、新闻、出版、文艺要真实地再现历史、反映时代,就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常香玉经常说: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不光是艺术家的衣食父母,还是所有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精神父母。树立群众观点,尽心竭力地为人民服务,实践是惟一的途径。实践是一座大熔炉,实践是一所大学校。大家都非常熟悉艾思奇、范文澜、范长江、穆青、梅兰芳、常香玉,他们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今天的思想文化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在当今社会,一个枯坐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理论家,不可能拿出思想深刻的宏篇力作;一个跑马观花、不深入一线采访的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写出反映人民心声的新闻报道;一个闭门造车、不了解现实生活的作家,不可能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我国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生机勃勃,为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创作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走出书斋、走出机关、走出城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深入改革开放前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体验火热生活,反映群众意愿,在竭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三,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为人民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精神产品。成就事业的道路,必然是一条创新之路。要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就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同时要看到,创新是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是立足于建设的创造性发展,不是抛弃传统,不是克隆摹仿,也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我国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基础。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根基,搞民族虚无主义。世界文化争奇斗艳、丰富多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自我封闭、自我循环,搞文化排外主义。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都要积极研究,大胆学习,勇于借鉴。在继承和借鉴过程中,要防止把传统文化中封建的、落后的东西当作优秀遗产加以弘扬,也要防止把外来文化中低级的、腐朽的东西当作文明成果加以引进。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工作者应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科学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理论工作的说服力、战斗力。新闻工作者应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文艺出版工作者应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多创作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为激励人们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思想文化工作者是塑造人的心灵的。以什么样的思想舆论和精神产品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是关系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是关系建设和构筑什么样的社会的大问题。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感召社会、激励人心,经典作品和典型形象可以长久地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因此,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具有很强社会性的劳动。在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就对我们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每一位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工作者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努力反映我国的伟大变革和社会实践,努力表现人民的大情大义,把个人悲欢和时代的悲欢、人民的悲欢紧密联系在一起,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当今时代,取得一定成就的学者、艺术家、主持人都已经成为公众人物,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作品里、舞台上、荧屏中,而且体现在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傅雷家书中有一句很中肯的话: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这就是说,越是知名,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带来的影响;越是有成就,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越是被社会关注和推崇,越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不断增强职业责任感,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称赞。

  三、努力为四个一批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人才的成长有着特殊的规律,既要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内因固然重要,外因也不可忽视。能不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大批杰出人才的时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尤其关心宣传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政治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民主发展、文化昌盛、社会和谐,为人才成长提供了社会条件。所有这一切,都给宣传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宣传文化工作者一定要珍惜党、政府和人民给我们创造的条件,珍惜时代、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机会。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通过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大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使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各领域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第一,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培养、选拔和使用是三个关键环节。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抓紧抓好这三个环节,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建立适应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举办各类政治理论培训班、专题研讨班、专业进修班,不断提高人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各项业务素质。要创造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选人用人环境,扩大识人选人渠道,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选用人才;严格按照提出人选、专家评审、考察公示、讨论决定的基本程序办事,把真正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的宣传文化事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各方面认可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把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个一批人才建设是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培养的龙头工程。要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努力使宣传文化战线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拔尖人才。

  第二,营造有利于宣传文化人才潜心创作、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从实质上来讲,就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一种最注重创新、最具有个性、最富于创造的工作。必须在宣传文化领域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文艺创作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先进文化生产力得以解放和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力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学术风气,在学术研究中提倡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中提倡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创造性文化劳动,一切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服务,一切能够给人们带来思想启迪、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的文化产品,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鼓励。要积极宣传和贯彻中央有关人才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四个一批人才及其优秀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尊重人才、崇尚创造在宣传文化战线蔚然成风。

  第三,加强对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能不能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关键在领导。宣传文化系统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和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要制定工作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抓紧推动和落实这项工作。要根据人才的成长经历、业务专长及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四个一批人才到有关部门和单位挂职锻炼,参加各类形式的参观考察、专题调研、文艺采风等活动,更好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出国考察学习,让四个一批人才广泛参与国际交流,更多地了解国际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四个一批人才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以及创作、出版专著等提供经费资助。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切实关心帮助四个一批人才,定期通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宣传思想战线工作情况;多交知心朋友,耐心细致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多办好事实事,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优秀人才留得住、用得上、作用发挥得好。(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2004年10月24日在首届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研讨班上的讲话)(来源:党建杂志)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