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侨乡泉州“福全真”糕饼百年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1:15 新华网

  华声报讯:推开泉州西街149号虚掩的大门,一根布满蜘蛛网的烟囱竖立在古老的大灶上,旁边几个已经坍塌的小火灶,一个残损的蒸笼架……旧时“福全真”糕饼店的繁盛,可以窥见一斑。

  古店不再古厝犹存

  若非热情的主人邀请,决计想不到启开沿街窄窄的室门,竟会走进这般宽敞的古大厝。这幢大厝占地数百平方米,两层的阁楼,在当时,应当算是豪宅了。

  这里住着西街老住民戴氏家族,与之相联系的,就是“福全真”糕饼店。

  如今,糕饼店的店面早已不存在了,只剩下这幢建于解放前的老厝。古屋的后面,记者看到了几个石头做的大缸。“这些是当年糕饼店腌蜜饯用的。”戴老先生说。

  在这老厝之中,住着戴家十余口人,70岁的戴老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尚健在,今年已经101岁了。阿婆精神很好,一听是记者来,点了点头,很高兴的样子,差她孙女拿椅子,泡茶。阿婆叫蒋倪娘,从北门谭尾嫁到戴家。“福全真”糕饼店最兴盛之时,也正是阿婆的父辈到阿婆这一代最忙碌之时。

  师傅是隐居山中的御厨

  现在有种说法说“福全真”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不过戴先生言之凿凿,应当是同治年间。据他的父辈讲,因为同治太短命了,所以对外称是起源于光绪。

  约在清朝晚期,戴先生的太公带了他的两个儿子去安溪“拜师”。拜的老师是个安溪人。据说苏州的甜点最是著名,那人去过苏州学艺,也到皇宫里给皇帝做过糕点,是个御厨。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隐居于安溪清水岩内。

  这一学就是数年,两个儿子回来就各开了一家店,哥哥就开在西街149号,叫“老福全真”;弟弟开在台魁巷对面,叫“新福全真”。当时,“老福全真”有四五个店面,“新福全真”也有两个店面。

  糕饼店开到印尼

  “那时候泉州卖糕饼的,就数这里最好吃。”戴老先生说,“‘福全真’的名气也从此打响。”

  据戴老先生介绍,其业务主要有糕点、龙眼干、荔枝干、杏仁糕、吉祥糕、月饼等等,最著名的还是花包。花包的制作工艺一直是戴家的“不传之秘”,其独家配方与众不同,据说要用金橘碾起来,还有肥肉等馅料。

  他们的生意红火了大半个泉州。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晋江、石狮、南安等一些周边地区,谁家要有个婚丧喜事、过年过节的,都特地来买花包。“凌晨三点多就有几辆三轮车过来把花包运到晋江和石狮去。”戴老先生说。

  店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一家店就有四五十个人,家族里的人还分散到丰州、浮桥、北门、池店各地去开分店。

  在1958—1959年间,许多华侨纷纷回到泉州。为了让那些归侨学一些谋生的手段,戴老先生的父辈就在现在西街礼拜堂附近教那些归侨做糕点。那些归侨从戴老先生的父辈那里学完手艺后,就回到印尼去开糕饼店。现在印尼泗水的“福全真”糕饼店,就是这样出现的。

  “约在七八十年前,家父就盖起了这幢房子。”戴老先生回忆。这幢房子可以说正是“福全真”全盛的见证。

  “一本家传的书,做各式糕饼的技术全部记载在里面。”戴老先生笑着说,“是手抄本,里面有不少还是绝学呢,光药方就有18味。”像里面记载的一种茶饼的做法,戴先生自己也不会,“是祖父向武夷山的一位和尚讨得的,据说介绍人还是弘一法师。”

  “手抄本现在哪里?”记者追问。谁知一查之下却遗憾地发现,这本“传家宝”已丢失了。

  在西街的井亭巷,记者找到了那时在“福全真”当学徒的林老先生。“1945年,我才16岁就到‘福全真’当学徒了。”林老先生说,“一直到1958年我才离开,13年的时间里,店里的手艺我基本上都学会了。”

  “我到国内很多地方去当过师傅,教别人做糕点。”林老先生说,“省外的去过安徽、广东等,省内的去过永泰、漳州……地方太多,记不起来了。”

  谈话间,林老先生拿出了他亲手做的麦芽糖请记者吃一块。记者放进嘴里一尝,果然香甜可口,和普通的麦芽糖全然不同。“这些麦芽糖已经保存七八年了。”林老先生笑着说,“这也是从‘福全真’学来的手艺。”

  后继无人顿时衰败

  “福全真”全盛因何突然戛然而止,这是大家所关心的。

  解放前盖起了大厝,有了大厝,等于有了一个大作坊,但是西街“福全真”却遇到了意外。当时家中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少有人来学做糕点手艺,像戴老先生当时就在泉州一中读书。

  到了全国搞公私合营那会儿,蒋阿婆那一辈人也都老了,“福全真”没有跟公社合并起来,生意也就此停掉了。

  尽管没有了“福全真”的招牌,糕饼生意却一直没断,因为这幢位于西街的老厝很多泉州人都认识。

  不过,至于现在戴家还有谁在做糕饼,戴老先生就不十分清楚了。

  在蒋阿婆的房间里,记者见到了戴老先生的侄女戴女士,她和她的大哥是现在惟一学过糕点手艺的。不过,他们现在也不再做糕点了。

  “以后如果有机会,你们家还打算开糕饼店吗?”

  “不打算开了,我们这一辈和我们的下一代都没有学这手艺的人才。”

  从记录历史的眼光来看,“福全真”就此而终。但是,这段延续了百年的传奇,随着人们的记忆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来源:华声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