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校园 老师:适当引导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1:49 大华网

  “7456”、“886”、“TST”、“PF”、“BT”……看了这些不着边际的数字和字母,你是否也一头雾水,其实它们可不是什么商标、代码,而是一种时下市区许多中小学生十分流行的新新语言,如“7456”的意思是气死我了,而“886”是再见,“TSN”、“PF”、“BT”则分别是踢死你、佩服、变态的意思,由于它们大多来源于网络,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网络语言”。

  学生:“网络语言”生动活泼使用方便

  近日,记者在参加市区某中学的学生聚会时发现,“网络语言”现在几乎已经是许多学生们之间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什么“恐龙(长得丑的人)”、“稀饭(喜欢)”、“东东(东西)”、“GG(哥哥)”、“MM(妹妹)”几乎都成了口头禅,若不是旁边有同学为记者当起“翻译”,记者还真是听得一头雾水。然而,对这些看起来十分杂乱的表达方式,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同学却认为,“网络语言”不仅活泼幽默,有利于调动谈话的气氛,而且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当然也很时髦。据说,如今在网上聊天时,对“网络语言”的应用熟练程度已成了他们判断对方是“网虫”还是“菜鸟”(新手)的重要“指标”。当然,如果被发现是“菜鸟”的话,不仅很少人愿意和他们聊天,而且有时还会被人用“286(速度慢)”挖苦取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很多同学不仅将“网络语言”常挂嘴边,而且不少在学生中间十分畅销的口袋书里也充斥了如“青蛙”、“大虾”、“稀饭”这样的网络语言,甚至在本地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报刊、杂志上也不乏有“东东”“灌水”“BF(男朋友)”等“网络语言”的踪迹。

  老师:正当引导才是解决问题关键

  然而,学生对“网络语言”趋之若鹜也引起不少老师的担忧,采访中不少老师都反映,如今很多同学不仅“网络语言”常挂嘴边,而且有时写日(周)记或作业时也会来上一些不伦不类的词语,让他们十分担心学生们会因此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市区某中学的王老师说,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确具有新奇、幽默的特点,而这也正是它吸引学生们的主要原因,但学生如果经常使用一些不正规的口语,则很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不良习惯。当然,她也认为,单纯拒绝网络语言并不明智,因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认为,对待“网络语言”,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引导。采访中王老师坦言自己上网时也会使用一些“网络语言”,但她认为,作为学生难免要面临考试升学的问题,如果他们在考试中随便使用“网络语言”的话,那就会给自己带来被扣分的风险。所以,她说,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文章出现个别网络语言,她都会及时地为他们更正,并向他们解释原因。但在和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她却不会刻意去制止他们使用。本报记者林鹏林子海(来源:《汕头都市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