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园聆听史铁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00:39 大江网-江西日报 | ||
我本以为一个双腿残疾之人,坐在轮椅上一定是单薄地缩成一团,但眼前的史铁生,身形高大,端坐如塔,让人不禁想起《论语》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这句话来。他脸色灰黑,但不像病容,而有点像农家汉子那样的朴实的黧黑。他那一双手,也是又黑又大,醒目地搁在用蓝布覆盖的双腿上。 史铁生的发言很短,不到五分钟,然后就是听众提问,十分踊跃。在回答中,史铁生有一句话引起了大家极大兴趣。他说,人好比是“神”的一个“消息”,人不能问“神”为什么发布这个消息,人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个“消息”表达好。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表达,表达也没有穷尽,人死之后,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这种表达。我想,这恐怕是史铁生在漫长的苦难中对人生的一个诗意总结。史铁生多次谈到的另一个词是“诚实”。他认为,一个作家,诚实地生活和思考至关重要,思考有多种方法,但只有诚实地去思考,方法才有意义。 史铁生声音浑厚而柔和,每次回答都是三言两语,却常常令听者陷入沉思。会场上很静,能听见鸟儿在枝头啼叫。史铁生时而点上一支烟,淡蓝的烟雾袅袅上升。说话的时候,他偶尔用又黑又大的左手打着手势。我注意到他的手有些抖,手腕处有几个黑点,估计是打针留下的针孔。 史铁生每周要做三次血液透析,定时把血抽到体外,在仪器中净化,再输回体内。每次透析要扎针两次,还不能固定部位,我想,他身上早已是针孔累累了吧。说实话,一提到“透析”两个字,我就浑身一麻,继而有一种要虚脱的感觉。 史铁生听觉极好,有的提问者声音很小或站在远处,周围人都听不清楚,史铁生却听清了,一一回答。他也不缺少幽默,小院里时而响起笑声,像平静海面上泛起点点浪花。看着轮椅上这个谈笑自若的人,谁能说他是“残疾”的?史铁生已经从苦难中升华,达到了智慧的境界。而在智慧面前,人是平等的。我记得史铁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残疾人想走不能走,而有些健康人想飞却不能飞,当人的主观愿望超过客观条件,他就是“残疾”的。残疾人只要承认他的先天局限,以此为起点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样可以达到幸福的境界。 距史铁生不远处,静静地坐着一个端庄秀丽的女士,她时而看看史铁生,时而低头看脚下如茵的绿草。她的身旁,搁着一根拐杖,她是史铁生的爱人。谈起自己的爱人,史铁生笑得很舒展,然而语气是严肃而真诚的,他说如果没有她,自己不可能活到现在,也根本不可能继续写作。现在,不要说日常生活与护理,就是史铁生看的书,都是爱人给他找,有时候干脆把重点划出来或读给他听。陈平原教授在旁边打趣说,是她决定了史铁生的知识结构。史铁生的创作中,无疑凝聚着这位平凡女子的心血、智慧和深深的爱。 讲座结束之后,听众围着史铁生让他签名并与他合影,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抬头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脸的天真,像个孩子。照相的时候,他的爱人总是退在一旁。 人群散去,史铁生启动轮椅的电动装置,在陈平原、曹文轩等人的陪同下缓缓驶向大门。门口有几级台阶,轮椅无法行走。我和几个年轻人快步上前,一起抬轮椅。轮椅很沉。史铁生没有回头,但清晰地说,左边力量小,要再加个人。抬轮椅的那一刻,我更深地意识到残疾意味着什么。 小心翼翼地把史铁生抬出大门。放稳后,看着端坐着的史铁生,我突然想和他握个手。他明白了我的意思,爽朗地笑了,一只大手直伸过来,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他的手非常有力,令我暗暗吃惊。我又一次想起庄稼汉子那粗糙有力的大手。(空山泠雨大江网-江西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