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展民营经济 促进“泛珠”融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03:29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本报记者 李刚 罗艾桦 李士燕

  在“第三届南方民营企业家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剖析广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模式,并呼吁———

  以“加快泛珠三角民营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南方民营企业家论坛11月25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民营企业家代表300多人出席了大会。在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就广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模式进行了剖析,并就加快泛珠三角民营经济发展发表精辟见解,并指出推动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是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泛珠三角”融合的有效途径。

  广东、浙江殊途同归

  在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抛开历史原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泛珠三角”9个省份经济的差距实际上就是民营经济的差距,事实说明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快,哪个地区经济水平就高。广东、浙江两省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两个省,剖析这两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对促进泛珠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说,发展民营经济起步可有多种选择,广东起步是从“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浙江起步是以温州为代表的小商品经济入手。这两种发展途径都曾经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和争议。的确,“三来一补”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而国内除了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外,什么也没有留下;“小商品经济”分散经营,就不可能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滋生。然而,广东、浙江两地在完成经济的起步阶段后,又都回到了技术提升、品牌经营层面上,通过引进外资等手段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广东、浙江殊途同归,现在都走到了“民营经济”这条道路上来了,“民营经济”对两省经济发展促进巨大。

  科学分工破除“诸侯经济”

  与会代表认为,泛珠三角(9+2)经济圈提出仅仅一年多时间,发展融合的速度相当迅速,势头很好,与国内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等相比,泛珠三角(9+2)经济圈无疑是走到了前面。

  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经济与社会联系进一步紧密,“9+2”成员经贸交流越来越密切,从今年6月1日起,“泛珠三角”区域内媒体、文化、信息、劳务、科技、物价、工商、药品监督等一系列具体的合作会议相继拉开,区域合作中一些无形的壁垒在逐步扫除,“9+2”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清晰。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说,泛珠三角模式目前的发展相当振奋人心,照此发展,“9+2”将改变整个中国南部的面貌。保育钧同时提醒,在发展中要防止“诸侯割据”———国内有些经济协作区域各成员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在对外招商过程中互相比拼优惠条件,协作貌合神离。泛珠三角各个区域一定要坚持“承认差距、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基础,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与区内成员多加强磋商,实现区内发展科学的分工协作,构建共同的信用体系,从根本上防止“诸侯割据”和政府包办。

  “亚运战略”带动“9+2”民营经济

  无论从哪个层面讲,民营经济对“泛珠三角经济区”至关重要。但怎样通过具体的措施,促进区内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就成为大家格外关注的话题。

  保育钧说,目前比较急切的是促进区内民营企业参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资产存量。“泛珠三角”各区域应该各自设立运作机制统一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杜绝“暗箱操作”,并有利于区内民营资本合理有序的流动;同时,各地也应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入产业升级和“泛珠三角”加强合作的基础设施、环保、旅游等十大投资领域,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资深体育外交家魏纪中则强调,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将在广州召开,这正是“泛珠三角经济区”民营企业一次加快发展的良机,蓬勃发展的“泛珠三角”民营经济将为广州亚运会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而“泛珠三角”民企可以通过参与亚运会迅速做大做强,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从这个层面上说,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在促进“泛珠三角”民营经济内在的统一与结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华南新闻》 (2004年11月26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