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沙河“11·20”矿难:矿工每天都在挣命 六问沙河矿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08:41 新华网

  日前,沙河“11·20”铁矿特大火灾事故搜救工作基本结束,被困井下的116名伤亡矿工目前均被找到并升井,甚至遇难矿工的赔付款都已经全部到位。至此,事故现场渐趋平静,沙河矿难事件暂告一段落,但这一事故带来的思考却萦绕在记者脑中,挥之不去。在事故现场采访了近一周时间,目睹了整个事故的抢险过程,记者觉得有6个疑问不吐不快。

  1 监管职责有无缺失

  众所周知,各家矿井地下的相互贯通,会使得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一矿出事,必殃及毗邻铁矿。这固然是矿主在利益驱动下争夺资源私挖滥采的结果,但是,有关职能部门难道对五矿相连的现状毫不知情吗?那么,每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时,他们又在忙着查些什么?记者在规模大一些的铁矿的办公室墙上看到了一些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但这次事故的发生,说明他们对安全问题缺乏真抓落实的行动。

  2 矿方救灾措施失当

  从多名井下矿工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的时间比消防部门接到报警的时间(20日上午10时40分)早了两个小时。期间,在缺乏有效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铁矿有关负责人盲目责令井上的人下去救人,结果造成许多无谓的人员伤亡。不知矿方此举是救人心切,还是管理人员缺乏应对灾难的基本能力,或是存在别的侥幸心理?

  3 被困人数一波三折

  此次矿难中,井下被困矿工的人数被一再更改,从75到106到108再到116,数字依次递增。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负责安全生产的矿长下去救人时遇难,因而人数统计出现偏差。那么,这5家铁矿没有出勤人员的考勤登记吗?当网上出现了新的被困矿工总数时,现场几十家媒体的记者面面相觑,有关方面此时告诉记者“不要听信传言”。而每一次,“传言的数字”都恰恰被证实了,有关方面陷入被动尴尬境地。

  4 安全设施存在隐忧

  据受伤的矿工说,在刚见到烟雾时,他误认为是打炮作业所致,由此可见,矿上对矿工进行的安全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据专家称,出事的一些矿井地下安全设施老化,缺少消防设施与专业的通风设备,没有完备的通风系统。从金鼎矿业副井逃上来的矿工称,在该井的4平,运送员工的罐车出现了“掉道”,记者也在该井井口看到下井的罐车上醒目地写着“缶(罐)卡松动”、“坏缶(罐)不要,18日早修”等字样。可见,矿主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将安全生产放在了什么位置。在紧急抢险过程中,几次出现地面指挥和地下实情不符的状况,延误了抢险救援工作。不知这些铁矿到底有没有精确的地下绘图?

  5 矿难暴露童工问题

  24日下午,在沙河市医院外科,来自陕西紫阳15岁的童工周成平说,他是今年8月份来到金鼎矿业副井的,由他姐夫代签“用工合同”后就下了井,在井下管水泵。他说像他一样的童工有十几个,从事管水泵、开绞车和在地面开电机等工作。

  6 谁能抚慰死者家属

  为遇难矿工张文亮办理善后事宜的是他的表叔和村支书,据悉,张文亮家中除了老母亲外,就剩一个傻哥哥,几万元的抚恤赔偿金也许能让这对母子活下去,但张文亮的死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塌天之祸。

  年仅23岁的湖北矿工张某一定是带着无尽的眷恋死去的,他的小孩刚刚两个月,在邯郸某县的妻子没能来处理他的后事,由他的岳父和亲朋代为处理,而此时他的父亲也从湖北老家匆匆赶来,双方为了几万元抚恤赔偿金的分配产生分歧。

  钱对这些家庭来说,固然很重要,但顶梁柱的折损,对这些家庭意味着什么,没有人说得清。

  事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紧急进行了整顿治理,但整顿的实效如何,怎样才能真正避免悲剧的重演,这些都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

  矿工自述

  每天都在挣命

  在沙河矿难采访时,一名矿工向记者讲述了他们赚钱的辛苦和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的境况。他说每月一千多元的工钱是经过级级工头“扒皮”后才能得到的。一般他们是按每天出石头的罐数计工资的,每罐7元钱,出一罐石头需要六七个工人一起干活,这样也就合着每人出一罐挣一元钱,一天8小时下来能出五六十罐。小工头们除了干活挣的一元钱,每罐还有一元钱的提成。对于小矿而言,人员受伤是常有的事,许多时候没人去理会矿工的伤情。如果伤亡人数少,有的矿主不会上报,矿工要讨得合理的赔偿很难。

  在井下,矿工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他们所在的工作面一般在井下几百米深,每个工作面之间距离不定,有的不足两米,常有相互贯通的现象。工作面有10多米高,有的更高,有的上下层能相互讲话。井下放炮时根本没有统一规定,一个工作面放炮时,常震得附近的工作面上往下掉石头,因此砸伤矿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名矿工介绍说,由于一些小矿在井下乱拉电线,没有规范的通信线路,有的电线在炮声中被震落的石头砸断,就会掉在矿工脚下,而他们的脚又处于水中,这时,矿工们的雨鞋一旦破漏,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另外,矿工们上下班都是乘坐提升罐,尤其在下班时,矿工们升井心切,都挤着先上提升罐,这又使得来自不同巷道的矿工在碰头时常有掉下去的可能。有时,矿与矿之间为争夺资源发生械斗,也会使矿工们的安全受到威胁。(来源:燕赵都市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