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斗勇 海通,首都机场“围抢”民族证券股权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13:38 新华网 |
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遭受失利的挫折似乎不能阻挡券商间前赴后继合并重组的热情。 正当一些大股东对外急于廉价地兜售可能随时被证监会关闭或托管的问题券商股份而无人问津时,知情人士透露,少数质地不错、相对比较干净的证券公司正在吸引着市场的眼球。 民族证券是其中之一:海通证券与欲在金融领域一展宏图的首都机场集团均有意收购或增持其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除了企业相对干净之外,民族证券公司的领导干部管理由证监会负责,其资本金财产则由国家财政部统一管理。‘双重保险’也许是海通与首都机场集团对其青睐已久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背后浮现“东方” 业内人士相信,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不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两者文化截然不同”。“显然海通证券与首都机场集团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与民族证券本有着深厚的渊源。”民族证券人士表示。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整体转制而成,注册资本10.48亿元。民族证券的五大股东分别为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持42.82%),东方集团(持19.98%),首都机场(持19.96%)及深圳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工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其中,东方集团是海通证券的股东之一。“海通证券近水楼台先得月,靠的是东方集团的密切关系。”民族证券人士表示,“海通要与首都机场争股权,必须依仗东方集团的老股东优先原则。” 10月,市场上关于海通证券在东方集团配合下已顺利入主民族证券的风声盛行,“这是胡说八道,民族证券的董事会没有召开,怎么会有新股东介入?”该人士反驳。 事实上,民族证券收购案也是一波三折。 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民委(中民信的上级主管单位,中民信现已歇业)不愿意放弃民族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地位,而收购者偏偏又情有独钟。 这要追根溯源到民族证券的历史遗留问题上。 2001年,民族证券成立初,民委下的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是以营业部资产注入民族证券,而东方集团则以现金注资。于是,中民信时代的一些问题“过继”到民族证券的账上,形成数亿应收账款。 “只要民委同意缩股,把应收账款核销掉,那么民族证券是一家很干净的券商。它没有大量的理财业务与国债回购。”知情人士说。 其实,早在2003年,民族证券的各大股东就在为民族证券的改革———如何做实民族证券资本金,用好民族证券这块资源,反复开会商议。 当时,东方集团等股东提出要财政部重新注资补足3亿窟窿,或者要求民委核销不良资产,同比例缩股。随后,各股东再出资对民族证券进行增资扩股。 “这一方案没有得到各方的一致同意。”东方集团内部人士说。“其实,证监会希望民族证券的事情由股东间解决,不需要国家注资。但是,核销财政部所持有的民族证券资本金,等于是国有资产流失,民委十分难办,再者让民委缩股等于是罢免了它第一大股东地位,民委不会同意。” 第一次内部协商无告而终。 只有拿到控制权利,才能做实民族证券,才能不留后遗症地发展。 于是,2004年9月,东方集团联手海通证券,与首都机场集团纷纷准备增持民族证券的股份。 9月中旬,海通证券总部举行高层会议,商议收购民族证券的方案;同天,首都机场也在与中国民委积极协商。 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海通证券与东方集团拿出收购方案:由东方集团出面、海通证券出资,以1.28元/股价格(远高于每股净资产)收购除中国民委以外的首都机场集团、深圳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工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三家股东的股权,约37%股份。” 收购完成之后,东方集团再把持有的民族证券股权质押给海通,于是,海通证券成为民族证券的间接第一大股东。 对于海通证券欲收购民族证券一事,海通证券办公室人士讳莫如深,称:“至少办公室不知道这件事情。” 而海通证券另一高层曾私下表示:“其实,有数家券商主动与海通谈收购项目,而民族证券的事还没上公司的董事会。” 金融蓝图 面对东方集团的执意收购,已将金融蓝图铺展开来的首都机场集团却有两手准备。 中国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是国家民航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总资产达500多亿元。首都机场旗下除了拥有民族证券的股权,还持有金元证券绝对控股权,和中富证券、大都会保险公司、交通银行等部分股权。 尤其是首都机场麾下的金元证券,有着民族证券类似的经历。 金元证券成立于2002年8月,是在对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海口市信托投资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部(海南证券关闭后的营业部)进行剥离重组后成立的新券商,注册资本5亿元,共有二十多家营业部。 而民族证券曾承接了鞍山证券撤消后的所有营业部,至今民族证券拥有五十多家营业部(包括正常营业与歇业)。 有所不同的是,从营业部的分布来看,民族证券营业部分布主要在北方,而金元证券的营业部分布大多在南方。 “如何争取到民族的控制权,利用民族与金元的优势互补,南北结合,把旗下的证券业务优化,或许是首都机场正在考虑的事情。”申万研究所人士分析。 此前有媒体报道,金元证券有可能实施进一步的增资扩股,把股本金扩充至10亿,甚至更多。 “如果首都机场集团收购民族证券成功,民族证券可能会与金元证券吸收合并,合二为一后再增资扩股,或者,让金元证券在增资扩股后直接收购民族证券。”该人士分析。 知情人士透露,此前,首都机场集团一直在积极与民委协商,希望能够从民委手中收购剔除不良资产之后的42.82%股权,否则,首都机场可以接受东方集团的收购条约,放弃对民族证券的股权。 据悉,已有数家券商股东找到首都机场集团,希望首都机场集团参与其增资扩股。 “在这么多券商控制权主动送上门的前提下,首都机场集团当然不愿背上中民信遗留的窟窿,否则不如直接拿钱给金元证券增资扩股。”业内人士认为。 但问题在于,目前券商内部的财务信息并不透明,即使在同业拆借市场公布的财务报表也可能充斥着水分,一些违规的委托理财业务均未在表内客观披露。短时间内,收购者很难对那些主动送上门的券商的真实面貌作出准确的判断。 收购之谜 民族证券究竟花落谁家,现在下结论似乎未免过早。 因为,其中还有两处谜语尚未揭开。 第一个谜面是中国民委是否能如首都机场集团所愿,甘愿出让民族证券。日前,知情人士透露,民委准备联手一些战略投资者,如北方工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增持民族证券的股权,抗衡东方集团的收购。 谜题二,在众多民企从“忌讳涉足国有金融”至“瘦身金融产业”之前,东方集团早开始压缩其金融业战线了。东方集团首先是向IFC转让1.22%的民生银行股份,其次是向北亚集团转让了9012万股新华人寿的股权(总价格88亿元)。此外,据同业拆借市场上的消息,海通证券在资金短拆上遇到了一些阻力,资金面较为紧张。 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东方集团与海通证券还会花费近5亿资金去收购民族证券的股份吗? 谜题三,在民委不愿出让控制权的前提下,首都机场集团是否会直接对金元证券增资扩股,做优做强?或者与海通证券一样,向除了民委以外的其余三家股东发出收购邀请? 这些问题还需要时间才能厘清。 资料链接 2001年8月成立的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北方工业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综合类证券经营机构,注册资本为104845.64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北京,第一大股东是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持股比例为42.82%。 中民信是由国家民委发起组建,于1991年11月经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而1993年开始的证券业务为中民信主营业务。在1998年开始的信托业清理整顿工作中,由于中民信特殊的背景以及较为良好的资产状况,一直归为“特事特办”的范畴。 2000年6月,经脱钩工作小组批准,中民信与国家民委脱钩,停止信托业务,对信托类资产和其他非证券类资产进行剥离,制订信托类资产和其他非证券类资产清理方案,做好证券公司的组建筹备工作;2001年8月8日,证券会正式批复,同意以中民信为主筹建民族证券公司。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200多家信托公司或关闭或重组,仅保留60家,而中民信直接改制为民族证券。新组建的民族证券筹建后即交由中央管理,其中党的关系、领导干部管理由中央金融工委负责,资本金财产则由国家财政部统一管理。(肖琳琳)(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