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差在哪里?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十年谋变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14:43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1月26日电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政府已清楚地意识到,由于资源紧缺程度的加剧,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硬约束已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 我们究竟差在哪里? 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来说更是如此。周宏春在所作的十一五规划资源研究报告中指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这一阶段呈现以下的一般规律: 资源消费随着经济发展呈s型相关关系:人均GDP与人均资源消费量呈S型相关关系,以美国为例,工业化进入加速阶段,自然资源消。费成倍增长,工业化完成后,多数资源的消费增长需求开始趋缓。 技术进步减少了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费总量,以世界工厂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快速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仅用了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消耗了相当于早期工业国一半的人均资源,就基本达到了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发达程度,日本、韩国的情况如是。我国亦是如此 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占工业化国家资源消耗的比例逐步攀升,在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逐渐成为各国资源和原料投入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能源还是其它不可再生的土地、矿产资源,消费的零增长至今并没有出现。最典型的情形是美国。美国早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但矿产资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却没有停止增长。1956年是美国发展的转折点,此时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人数开始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中的总和。然而,美国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却从40年多前的10亿增加到90年代后期的30多亿吨。现在,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矿产品的最大生产国,许多矿产品产量排世界首位,是世界最大的矿产品消费国,人均消费20多吨,是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 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国家发改委规划司任旺兵认为,中国模式必须改弦易辙。 任旺兵说,与我们情况相似的印度却没有这种担忧,因为印度的服务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了60%以上,而我国却在33%左右徘徊,我们现在是世界IV,人家引进网络技术,所以不存在过度消耗能源的状况。 社科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建立在能源高消耗的基础之上,万元GDP能耗足世界平均水的2倍,是印度的5-10倍,平均每增加l亿元GDP就需要达5亿元的投资,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吨,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的4%。资源的过度开采,已造成资源短缺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影响资源供需的四大因素 周宏春研究分析,影响我国重要资源供需形势的四大因素中,与印度等国家类似情况有两点:城乡建设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都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资源市场存市场化改革的滞后也恶化了资源供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节约资源仅停留在口号上。 不同的两大因素是:我国以重化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与产业技术水平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2003年重化工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4.3%,而印度重化工业占的比重不足20%,我国单位GDP消耗的物质资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现有水平,粗略估计,约为印度的3倍,美国的10倍,日本的20倍,德国的6倍;对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GDP的增长,为了增长,不惜一切代价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而印度却对节约降耗、减少污染极度重视。 由此,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 以印度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为例,由于市场化滞后,使得一部分产业习惯于低廉的能源供应价格,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如电力用煤价格)的上涨不适应;相关产业改革滞后,如交通部门改革滞后影响到石油部门的改革。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已与我国相差无几,其资源耗量也大同小异,但由于重化工占比,与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同使得其资源缺口并没有迅速膨胀。冯飞告诉记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用能机制,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在202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而这一过程更要走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记者石朝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