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天,你要怎样出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00:15 红网

  “在中国大城市应建立以道路交通为主,轨道交通为辅,私人机动交通为补充,合理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城市交通模式;而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则应是中小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中国首次推出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私人机动交通”的地位不仅在大城市“沦落”为“补充”,而且在特大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被明确定为“抑制”对象。(据《华夏时报》11月26日报道)

  《规划》的提出,无疑表明政府整治交通的姿态。对政府力求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的决心和信心,实在是值得我们摇旗和呐喊。然而,《规划》中的某些设想是否称得上明智,值得商榷。

  先来说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定位问题。

  从《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出,私家车将是在中小城市所提倡的。然而问题却是,对于私家车的需求,大城市是明显高于中小城市的。对于规划相对集中的中小城市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两三个小时花在路上的问题,而高昂的养车费用和相对较低的收入,使得更多的人们选择了更为廉价便捷的出行方式:要么是自行车,要么是公交车。但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来说,私家车似乎是不得不考虑的选择。举个例子,在北京“城里工作城外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出行动辄要两三个小时。骑自行车上下班,对于远距离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廉价的公交车吸引的是更为庞大的人流,上下班高峰期间能挤上车不是一件容易事,而拥挤带来的口角更是让人烦上加烦。

  在特大城市的发展中,私家车“沦落”为“补充”,并不是一纸规划就可以决定的。谁都知道,私家车带来的不只是方便,还有每年的各项检查和高昂的支出。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又会选择如此费时、费事、费钱的出行方式呢?

  交通拥堵是事实,私家车数量的猛增也是事实。可把造成拥堵的原因归罪于私家车的激增明显有失公允。

  应该说,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道路设计欠合理,辅路、放射路利用率不高;机动车、自行车、行人都拼了命的往前挤,交通法规形同虚设;公共交通效率低下,体制、设施都亟待改观;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规划……所有的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交通拥堵还是会继续存在,至于对私家车的“限制”也只能是一厢情愿。既然你没有为我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又有什么权力限制我的选择呢?道理就是这个样子。(稿源:红网)(作者:丁乙)(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