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观点碰撞:公车贴标 作用有限还是反腐良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09:35 人民网

  新闻点击:工人日报:“公车贴标”后的社会效应

  浙江平阳县为制止公车私用出新招:全县除了公检法等具有特殊标志的车辆,600多辆公车都被统一贴上“公车”标志,这种长11厘米、宽8厘米、外观面为金黄色的“公车”标签,统一贴在汽车挡风玻璃的右下角,同时公布举报电话,让群众一起参与公车监督。

  就平阳的“公车贴标”这一创意而言,要真正收到实效,应当在可操作性上做好“跟进”文章,让“高压线”带上“高压电”,使那些胆敢“闯红灯”者承担丢乌纱帽的风险。如果不在“下回分解”上“刺刀见红”,只怕再好的“创意”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评说链接:人民时评:“公车贴标”反腐败的好办法

  看到“公车”字样,遇到一眼就能看出是私用的,比如用贴有“公车”贴志的车辆接送朋友下馆子、亲友上坟、孩子上下学、娶亲嫁女等等,人人都可以打电话举报。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威慑力。即使不能彻底消除公车私用现象,起码可以让一部分人有所收敛。

  公车贴了标志,标志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国徽,这固然可以给用车人以神圣感,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也可能令少数人坐在车里,就感觉与众不同,滋长“特权”意识。如果管不好,人们有理由担忧,这些头顶“公车”字样的车,会成为新的“特权车”。光明网:

  近年来媒体关于“公车腐败”的报道是个热点话题,公车私用、公车违章、公车肇事等新闻屡见于报端。公车私用及昂贵的维护费用滋生的“车轮下的腐败”确实到了非根治不可的时候了。

  我们不能过高估计公车贴标志的效果,这种作法有效但作用亦有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官场常见现象,为了应付监督,有人必然会想出种种办法。一些地方的公车私用甚至玩起了“变脸”的游戏——给一部公车上两副牌照,工作时挂公车牌,节假日私用的时候挂普通私牌,媒体称之为给公车穿“休闲装”。车牌都可以作假,要对付一幅不大的标志也不会很困难吧。编辑留言:

  对于公车贴标,几乎都肯定是有效果的。在此前提下,是不该过高估计其效果呢?还是虽然担心贴标公车会成为新“特权车”,仍然肯定是反腐败的好办法呢?效果如何最终是否由怎样处理决定?对公车私用盯得太紧,造成使用效率太低是不是也是一种浪费?只要私用不白用,不成为领导专用,本单位的人甚至社会上的人都有机会用,是不是还是符合国情与人情的?欢迎广大网友发表看法,到留言板。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