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志愿军第一人———毛岸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20:38 军事博览报
  编者按: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他入朝参战虽然只有短短34天,也没有作出如同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那样的英雄壮举,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和奖章勋章。但是,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称为“志愿军的第一人”,不仅仅是因为毛岸英烈士牺牲时间较早,更不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是他的经历、人品、素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他的牺牲大家都有一种“百身莫赎”的沉痛感觉。而他和父亲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的言语和行动,在硝烟散去、我们迎来和平与发展环境的今天,更显出了它的弥足珍贵。
志愿军第一人———毛岸英(图)
1946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延安王家坪

  入朝参战

  是否要派兵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中最费踌躇的一件事。毛岸英当时经常和父亲在一起,发生的这一切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时的毛岸英,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他似乎有一条看不到的触角,能够深入到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里。他可以从许多外人看不到、或者不太注意的细微之处,来感受毛泽东的思想脉搏。他当时在父亲卧室大床的床头,看到毛泽东正翻看《东周列国志》。他看到划了线的“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灭,虢亡,虞不独存……”的话,便联想到唇亡与齿寒、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这可谓真是毛泽东在读书,毛岸英在读父亲。

  全国解放后,毛岸英多次要求到基层去工作,他打算直接下到工人们中间去。后来周恩来出面向李克农说情,社会调查部才放他下去,但人事关系仍没给他转。当时,毛岸英完全可以呆在北京机器总厂当他的党总支副书记,不必冒生命危险参军去朝鲜。但是,他与毛泽东心心相连,息息相通。有道是“知子莫如父”,毛岸英已经是“识父莫若子”了,他坚决请求上了战场。因为毛岸英懂得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他必须要带头去朝鲜参战!

  因为毛岸英懂俄语、英语,过去又从事过机密情报工作,所以他就留在志愿军司令部里,工作在彭德怀总司令的身边。

  壮烈牺牲

  1950年10月25日,刚度过自己28岁生日的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一入朝鲜,志愿军就在仓促的情况下与敌人接上了火,所以后来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就定在这一天。这时成立了一个直属彭德怀领导的司令部办公室,负责作战指挥和来往电文处理,大家习惯称“彭总作战室”。毛岸英是俄语翻译,也分别被任命为作战参谋和机要秘书。原来的党小组扩大成党支部,毛岸英从原来的小组长被推举为支部书记。

  1950年11月24日,美军的侦察机似乎发觉志愿军总部所在地大榆洞是个“大目标”,在其上空盘旋侦察了很久。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对此极为重视,决定第二天所有人员吃过早饭后,一部分人上山,一部分人进防空洞办公。

  11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响起了警报声,4架美国“野马式”战斗轰炸机钻出云层,掠过了大榆洞。敌机过后,警报解除。几分钟后,狡猾的敌机突然返回,一个俯冲下来,对准山坡上的目标就投下了几十颗凝固汽油弹。敌机这次飞来得隐蔽又突然,因为毛岸英与另一名参谋高瑞欣所处的位置离门较远,他们又在专心地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站起跑出来的动作迟缓了些,还没等跨出房门,就被上千度的燃烧弹爆发的高温瞬间吞噬掉了。

  司令部的同志们扑灭了烈火以后,在灰烬中找到了两具遗骸。烈士的遗体被烧焦了,根本辨认不出身份。后来还是根据毛岸英带的苏制手表这一线索,才分辨出了毛岸英的遗体。

  黄昏时分,志愿军总部的全体同志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带领下,将毛岸英和高瑞欣的遗体安葬在大榆洞的山坡上。

  彭德怀司令员在烈士的墓前默哀良久,轻轻地叹息着:“岸英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人,主席刚任命我为志愿军司令员,岸英就找我要求上前线。多好的苗子啊!才二十几岁,正是干事业的年龄。现在他牺牲了,让我怎么向主席交待啊!”

  青山忠骨

  毛岸英牺牲在朝鲜,遗骨没有迁移回国内安葬,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想法是崇高的,也是一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我军共伤亡36万人,非战斗减员(包括病退、病故和事故、裁减)38.6万人,二项合计74.6万。

  我军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把尸骨全部运回国。但中华民族又很讲究“″叶落归根”,所以毛泽东主席必须带这个头,他的内心自然也是万分痛苦,这就是他为什么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这句古诗作为对大家要求迁回毛岸英尸骨请求的回答。正因为如此,后来才有14万余名志愿军烈士,埋在了朝鲜各地近百处陵园和墓地中。

  自古以来,人命是关天的大事,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对于长子的为国捐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彭德怀,反倒宽慰地说:“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主席本人在1951年3月与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少年多磨难 学业终有成

  晓军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的教会医院———湘雅医院。1930年,毛岸英随母亲杨开慧在板仓住所被当时国民党清乡司令部所属的“铲共义勇队”抓获后,被解送到长沙的监狱里。

  母亲被杀害后10多天,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毛岸龙被送到当时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上海,由叔父毛泽民安排进了“大同幼稚园”。大同幼稚园是上海党组织为了安置救济和培养革命烈士后代,由党的外围组织“中国互济会”出面开办的。其间,4岁的毛岸龙因病不幸夭折。1932年3月,由于大同幼稚园的性质暴露被迫解散。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地下党员董健吾领回家中抚养,地下党组织每月为毛氏兄弟出30元的生活费。以后董健吾因为国民党的迫害,只能外出躲蔽,由他的前妻黄慧英负责照看岸英和岸青。由于断了生活来源,日子清贫,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挨打受骂,两个小家伙便离“家”出走了,从此流落街头。他们与一帮流浪儿为伴,饿了就去饭馆吃人家的剩饭剩菜,渴了就去喝自来水,水泥管里铺一张草席就算是他们的“家”。

  1935年秋,远在中央苏区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长的毛泽民,托人找到当时中央特科的潘汉年,希望寻找毛岸英、毛岸青。直至1936年夏天,地下党才从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浪儿中把他俩找到。随后托张学良在东北军的老部下李杜将军,在其出国时把岸英和岸青带到了法国的巴黎。半年后,由当时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的康生,一路照看着他俩辗转来到了莫斯科,并张罗着将他们送进了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这才算安定了下来。

  毛岸英20岁的时候,苏联卫国战争正处于极其残酷激烈的相持阶段。尽管他一直拒绝加入苏联国籍,但是当苏联处于最危险境地的时候,他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要求上前线。后来他又去找认识的苏联人士再三请求,终于被批准加入苏联红军。他先入士官学校,后进军政大学。1943年,他参加了苏联共产党,随后被任命为坦克连的指导员,被授予中尉军衔,参加了对德国反法西斯的大反击。他在战斗中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获得了上级下级的一致赞誉。1945年,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特地接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把手枪以示褒奖。

  作者:张晓军

  (来源:国防知识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