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书”与“视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10:19 今晚报

  对于“书”,大约没有别的文字会像汉字这样用一“读”字约定得如此准确、有力和明白。

  上学,叫“读书”。尽管也有叫“念书”的,那原意不过是说“读书”要“念”,所谓“书声朗朗”而已。

  学习,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是指“读书”。原因是汲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是书本。

  而且,对于那“读”,还有不少汉字作为定语,予以约束和修饰,如:苦读、通读、精读、泛读、选读等等,道出读书的样式和品类。

  只是“读”,还不行,得多读,谓之“读万卷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只贪多也还不行,还得“读”通,所谓“读书破万卷”,一个“破”字,说透了“读”的目的和手段。

  你看,仅就这“读书”二字的解析就足以看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尊重知识,提倡学习,如何的重视。

  宋代诗人,政治家王安石,给许多人写过墓志铭。对那些喜欢读书的人,他写墓志时都充满热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赏。

  他写太子太傅田况:“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所以,田况“其为文章,得纸笔立成,而闳恃辨丽称天下”。

  他写秘阁校理张君玉:“其好书,天性也,往往日旰,灶薪不属,而阖门读书自若。”

  写那个叫宗辨的人则是:“好读书不舍昼夜。”

  最感人的是为那位国子博士叫李问的人写的墓志。李问活到九十岁仍然读书不辍,“及将卒,尚读书,与家人笑语自若,投其书,若将寐者,遂卒”。李问一生贫困,“少贫”,“及老贫,而弥贫”,但不以贫困弃读,在阅读中终了一生,也是一乐。

  为人写墓志,拿人报酬,难免有夸饰之辞于死者。但王安石毕竟是饱学之士,又为大家手笔,写到读书,估计不会虚到什么程度。

  他在为沈文通写墓志时,就用了“平居不常视书”。这里不说“读书”,改用“视书”,曾使王安石费了一些斟酌。

  这沈文通何许人?状元!举进士,廷试第一。只是按当时规矩,他已以祖荫补了“郊杜斋郎”,是已仕者,不得为第一,给了个第二,实际上是状元。这老兄就不怎么爱读书,墓志中虽也写到他“文辞敏丽可喜,强记精识,长于议论”,大约是王安石为那句“不常视书”,找了点补头。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下了王安石和这位沈文通的故事。

  陆游说,王安石平常就轻看这位沈文通,认为他“寡学”。而且还赠了两句诗给他:“翛然一榻枕书卧,直到日斜骑马回。”前一句说他一床书,不读;后一句,说他好游玩,坐不住。墓志里写这位官爷,半天办公,早上理事,中午以后,“庭无留人,出谢诸客,从容笑语”。轻松得很!

  王安石在给沈文通写墓志时,原先直书,“公虽不常读书,”有人就劝王安石:这是状元,说他不读书是不是太过分了。王安石想了想,便将“读书”改为“视书”。“不读书”改为“不视书”,一字之易,分量是轻了许多。算是为这位状元郎“讳”了一笔。但细一想,又不同。“读书”分量重,是指“深入”;“视书”分量轻,是指浅尝辄止。这位状元,不“读”罢了,“视”也不“视”,岂不更为过分。不知王安石想透这一层没有。不过,若是没有陆游的记载,我们大概还得把“读书”与“视书”之别琢磨再三了。

  说到“视书”,就又不得不佩服王安石在近千年之前,创造了一个我们现在读来仍很“前卫”的词汇。

  调查告诉我们,当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有三:一是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无暇读书;二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无心读书;三是现代科技发展了,可以以“视”代“读”。

  有一种读书方法叫“翻书”,几近于“视书”:手到眼到,“看书看皮”,读读目录,或者信手翻翻有色有味的章节,如古代皇帝看大臣的奏折,“已阅”,“知道了”,了事。谈不上“精”、“细”,更不用读到“破”。

  有了影、视,帮了许多人的忙,成了真正的“视书”。某大学中文系调查学生读文学经典情况,说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学生们都回答“知道”,却是从电影、电视里得获的,竟无人读过原著。“没工夫读书”!“读古书麻烦”!

  这种想法,便给嗅觉很好的出版商带来了商机。于是,经典文学著作有了“改写”本,“缩写本”;于是,古代文献有了“漫画”本,“图画”本。且美其名曰:“读图时代”。其实,确切些说用王安石的“视书”最好。

  书本是以文字符号创造的文化。“文字”,必得“读”。想以图形符号代替文字,作为启蒙,作为普及,勉强可以;但真要弄懂,真要识得字里行间的滋味,怕没有什么能代替得了“读”的。

  这大约只是我的固执吧!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