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流行文化来得更猛烈些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09:13 南方都市报

  黄霑刚刚故去,关于他的书不久就会出现在书店里,是可以预期的。明星的纪念册子好卖,这是每个书商最基本的判断,当然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于逝者是纪念,于生者是生计。虽然我并不是多么欣赏其人其言其文,但是我倒以从没有过的耐心在等待,希望能读到一本关于他的书,说得更直接一点,我其实是希望读到关于香港流行文化的书。

  不能否认,黄霑确是个有才而且有趣味的人,但众媒体在报道他去世的消息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头衔来称呼他,马虎一点的干脆称他作“填词家”。事实上,黄霑写词、作曲、唱歌、拍戏、做主持,当然不可以一言以蔽之,对于这样一个通才型人物,宽泛而不可确指,无处不在而无处在,已经近似于文化的定义,更可以当作香港流行文化的一个代表人物。

  对于香港,一般都说那里是文化沙漠。虽然顾思齐说香港有金庸的小说,曹鹏说香港有饶宗颐的国学,王朔说香港有王家卫的电影,都让“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论断毫无成立的理由,更何况,香港大学、中文大学还有历史仅十几年的香港科技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据说都要高过我们引以为傲的北大清华。不过,就总体上而言,商业气味在香港无孔不入,这个结论想来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而且,即便说香港有文化,也都是不入精英知识阶层法眼的流行文化,广而言之,金庸、王家卫,乃至董桥、林行止、陶杰,还有“鬼才”霑叔,哪一位不是流行文化大潮中的浪里白条?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中国内地已正从温饱时代走出来,纵有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无法阻挡一个大众流行文化的普及时代的来临(阿城说中国从来都是世俗社会),那么,谁来迎合这一种市场大趋势呢?以我的浅见,作为亚洲流行文化的动感之都,香港文化是可以拿来给我们充当一回快餐的,至少可以让内地的作者们去寻得一些启示,但是很可惜,一直到现在,我们拿来当流行文化借鉴的,好像还只有金庸小说、粤语歌曲和香港电影,书籍少之又少。

  这是一个空白地带。也可能香港的确没文化,内地人看不上。

  相形之下,台湾的情况就好得多。前段时间很是热的饮食类书,唐鲁孙、朱振藩、逯耀东、周芬娜等人,声东击西,饮食为旗,私下里做的是文化的事,俨然与李渔、袁枚、周作人、梁实秋等人一脉相承。同样是美食家,蔡澜书也写了不少,但还不如去做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算了,写书赚点零花钱又是另当别论。而李敖最近又有动静,在大陆要出书来骂陈某某,他非台湾人,却是我眼中最典型的台湾文人,浮躁有余,“秀”气十足,远没有香港流行文化中的真切实在。

  借着黄霑的契机,我正在等待关于香港流行文化的书出来,或者说,香港流行文化的书其实早已经出来,会在某一个时刻结束我们的等待,如此而已。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