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乍暖还寒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11:13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
摘编自《新民周刊》总309期/王义桅 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大棋局中,所有与大国关系、与周边关系最敏感的一环。由于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高层互访已中断多年。 在刚刚结束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APEC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与小泉首相的会晤,可谓曙光再现,再次展示中日关系乍暖还寒的局面。 先说“暖”。两位领导人都重申了“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应该说,这种会晤是小泉渴望已久的。会晤后小泉对媒体表示,日本永远不会再与中国发生战争,并对日中双边关系感到满意,特别是在贸易领域。这番话的背景是,日本企业界担心,日中的紧张关系会对他们在中国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小泉急于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是希望政治僵局不致过多影响经济关系。 再说“寒”。在中方最关心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并未明确表态。 只有日本从战略上有求于中国,才能正视历史问题,尊重中方的民族感情。然而,目前美国正在鼓励日本正常化、加速将其纳入战略轨道,日本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有上升趋势,对中国的战略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减少。因此,突破中日历史纠葛,有待时日。 成为中日关系平稳发展的另一障碍,是不断涌现的双边关系问题,尤其是最近出现的东海油气资源、领土纠纷,在历史纠葛的发酵下,往往易结不易解。 从战略上把握,美国和台湾因素,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变量。一方面,日本在战略上追随美国,因此,小泉在与胡主席会晤时强调,日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这一立场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如果台海局势恶化,中美战略合作受损,日本的杠杆作用就会凸现。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计议,未雨绸缪,思考如何使中日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突破中日关系僵局思维的出发点和终结目标。 综合来看,中日关系靠经济发动机单引擎起飞的局面,短期难以突破。更大的考验就在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