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真实的王小石性格速描 发审委权力背后的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15:32 新华网

  “幽默的根本乃是人性的善良”,这是王小石在1988年7月大学毕业时,在同学们的纪念册上的留言。

  16年后,王小石被北京市西城区反贪局拘留,如今正在接受反贪人员的审讯。“王小石的落马只是证监会发审委存量问题的暴露。”监管部门内部人士认为。发审委一直都存在袭击证监会的风暴。

  证监会定位是否准确?发审委将何去何从?

  真实的王小石

  11月23日,冬日的阳光洒落在北京市德外五通路某大院。王小石离开这里已经长达15年了。

  1961年出生的王小石正是在这大院长大,作为老干部后代,他在家排行老四。

  王小石1984年考入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财会系。据王小石的同学透露,王小石说话幽默,为人持重,由于上学年纪比较大,比同班同学大4到5岁,在班上是老大哥形象。王小石毕业后先分到工厂,不久后调入国家专利局,1994年年中考入证监会发行监管处,与从交易所等单位借调来的预审员一样,每天的工作就是对拟上市公司上报的预选材料进行预审。

  看上去有些消瘦的王小石性格中似乎一直有着让人震惊的某种力量。1989年,王小石因为与父亲”政见不合“,被其父亲逐出家门,从此王小石再也没有回到大院居住。据说,到证监会后,王小石搬进了证监会的职工宿舍,由于性格多变,没有多少人了解真实的王小石。

  “王小石到证监会好像没有多长时间就当了副处长。”知情人士透露,进入证监会的王小石成为同学中升迁较快的人。

  “那会儿小石头跟我们一样,天天就是看材料。”一位曾经在证监会发行处工作过的新股发行预审人员(下称预审员)满脸遗憾:“他后来当了副处长,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权力,拟上市公司要上市的话,也轮不到找他呀。”这位预审员回忆,王小石其实一直就是从事拟上市公司预选材料的预审,惟一优势就是能在发审会前一个星期知道哪些发审委员参与投票哪些企业。据他分析,问题的关键应该不在名单的买卖,王小石的出事,更多的应该是通过信息的通道,利用第三方进行寻租。

  这位预审员认为,当时的发审委员名单实行保密制,王小石的“业务对象”应该是那些包装上市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本身存疑,会在一些问题上打法规的擦边球。而除了预审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的明显问题会要求及时修改,很多预审员会把一些打擦边球的问题,留到发审会上由发审委员审核。“这些擦边球问题很容易被否决,但是要想通过,就必须搞定一些学者型等喜欢较真的发审委员。”这位预审员说。

  知情人士透露,王小石被反贪局侦查,主要是与多家财经公关公司有勾结,其中不乏有裙带股份,王小石主要通过这些财经公关公司拉拟上市公司的业务,由拟上市公司出钱,财经公关暗中活动。“真正落到发审委员腰包里的钱很少的,大部分都落到中间人的口袋中。”

  “如果不是合伙人的离婚举报,王小石估计不会落马。”知情人士透露,王小石一直信赖的合作伙伴林碧,因为离婚,妻子将其行贿的事实进行了举报,林碧被反贪局拘留后,王小石也被反贪局拘留。

  “现在比较敏感,我们有关领导一开始就下令,任何人不得向外界泄露王小石案的消息。”西城区检察院宣传处有关人士对这个敏感问题显得异常谨慎。“王小石是证监会发行处的副处长,职位特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很大,不能因为我们查办王小石引起股市波动。”该人士同时透露,西城区检察院目前正在加紧审查王小石。

  权力背后的利益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上海试图淡化“王小石事件”给证监会带来的冲击。

  但是,盖子已经掀开。

  《证券市场周刊》从多个渠道获知,王小石交代了一批涉案人员,但是该消息未得到权威部门证实。知情人士透露,一名曾经在银行工作从事基金托管业务,后欲进入基金公司的证监会上一届发审委员,目前也被羁押,但是西城区检察院拒绝透露该名人员任何情况。更有消息称,王小石在反贪人员面前进行了如实交代,将近20多人涉案,王小石效应正在不断扩散,对证监会的冲击已经越来越大。

  现在股市大势不好,加上今年新上的公司问题不断,尤其是王小石在深圳筹建创业板期间通过的一些中小企业板公司,比如山东威达(002026)等刚上市就麻烦不断。这些都让证监会发审委遭到诟病。在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暗箱操作,到底是谁在寻租,又到底是谁在推动寻租,证监会发审委的寻租空间到底有多大?

  “从一开始,我们的发行制度就有问题。”上述的那名预审员透露,在1999年前,证监会的股票发行就是发行处主任与证监会相关副主席的权力集中:“那个时候,发行处的人很难做,那些有问题的拟上市公司,前脚将上市预选材料递交到证监会,预审还没有审完,就有人来走路子。这期间关键是打探预审员不能界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到了证监会发行处主任那里最容易被否决,所以,最早期的公关重点对象就是预审员——他们希望预审员直接将问题提出来,而不是当成不能界定的问题。”

  风暴最早爆发于1998年红光虚假上市案。据本刊当年的专题报道《问世间股为何物》,1998年11月20日,证监会公布了对红光实业、成都市蜀都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和有关责任人处罚的通报。从证监会的处罚通报来看,红光实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采取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将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虚报为盈利5400万。“红光案的爆发揭开了证监会发审制度的弊病,也开始了证监会发审制度的改革之旅。”监管部门的这名人士认为,红光案直接推动了1999年的发审制度的变革。

  但是风暴仍在继续,疑惑依然疑惑。

  1999年的发审委由证监会、交易所、学者等多名人员组成,目的在分化1999年以前的发审权力集中现象。可是1999年10月5日,通海高科向证监会递交了A股市场发行股票的报告,当年11月正式将申报材料上报证监会,2000年6月20日,证监会核准通海高科发行股票。但是,这桩重大的虚假上市最终被叫停,涉案人员也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通海高科怎么通过变革后的发审委?在通海高科审核材料上签字的发审委员却没有一个被追究责任,发审委暗箱操作的质疑加剧。

  “发审委员名单本来就应该公开。”上述的预审员指出,不透明的名单,权力与义务被滥用,证监会在赋予发审委员审核权力的同时,没有要求在虚假上市审核中承担责任,这样给发审委员一个寻租的空间。“早期的发审制度权力集中,签字的人不敢屡屡寻租,但是改变成多人签字后,寻租的对象多了,寻租的风险分化了,承担责任的机会成本降低了。”这位人士认为,1999年的改革实质上将发审委进一步推向了火山口。

  发审委出路

  “发审委拥有决定公司上市的权力,没有相应的约束,必然留下寻租空间。”监管部门内部人士认为,现在证监会应该正视发审委的健康出路。

  在上海,屠光绍称,证监会正在积极完善发审委制度,增加其透明度和公开性,并对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屠光绍认为,现在将负责审核企业上市资质的发审委委员名单都公开,每个企业都知道具体负责审核的委员名字,因此买卖发审委名单的现象就不存在了。市场更关心的是,经过发审委审核的企业,到底企业上报的材料是否可信?假如它审核通过的企业,刚一上市就暴露出严重的数据虚假问题,发审委是否该承担审核不力的责任?

  “发审委并没有尽到审核企业的责任。”上述的预审员称,证监会所谓的审核,就是对企业上报的材料,比照相关的《公司法》,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就将意见反馈到企业,企业进行改正后,继续上报。该人士指出,发审委员并没有到企业的现场考察,更不用说考察企业的市场,怎么能叫审核呢?审核是权力,就像法院的陪审团,陪审成员一定要全面了解嫌疑人的全部情况,否则无法对其做出判决。

  “现在这样的审核无法具体量化责任。”监管部门的内部人士认为,由于发审委员分布在各地,证监会不可能天天开发审会,只能集中时间审核4到5家,发审委员只有通过一个星期时间,看几家企业上千页的材料,无法保证对材料本身的全面判断,怎么做出公正的审核呢?

  采访中,一些人士表示,现在的发审委主要是证监会的人太多,外面进入的人多数是证券业协会推荐的,独立性远远不够,导致证监会无法进行分权制约,但是发审委的改革可以进一步使发审委独立于证监会,充分吸收独立于证监会的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分结合他们的专长,使得权力能够真正的分散。

  “其实我们可以学习香港的发行制度,将发行的权力下放给交易所。”一名券商的人士指出,现在证监会正在推行的保荐人制度,完全可以实行交易所担保,保荐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制度的前提下,实行自由的上市规则。证监会独立出来,不再扮演裁判员和运动员一肩挑的模式,这样通过提高造假成本来压缩发行的寻租空间。(记者李德林)(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