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再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16:08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从去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利率调整与否的争论就未曾停止过。争论缘自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升值与调息利弊的不尽一致的判别。但大家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人民币价格(利率与汇率是货币价格不同层面的表现)的形成机制,在这个方面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确立真正的市场化的价格决定机制,换言之,就是实行金融市场上的自由化改革。 从央行和财政部发布的各项政策,及其官员公开言论中不难发现,在宏观层面上,当局为了推动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正在努力。出台的铺垫政策不可谓不多,态度的表示也不可谓不坚决,但在总有舆论指责当局在核心政策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金融自由化的理想顺序应当是资本市场的先导性发展,促进形成一个合理的、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和金融脆弱性,当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推进银行业的自由化。在企业和银行自由化到了一定程度后,利率的全面自由化才有了较好的基础。在利率自由化的同时,应审慎地推动对外金融的部分自由化首先是汇率制度。 金融发展尤其是金融自由化应有一个良好的微观基础,尤其是企业制度要比较完善。在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方向是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基于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上,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遇到了诸多问题而不如预先设想的那样令人满意。因此,在产权改革无法顺利推进的前提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企业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 良好的股票市场的发展可能是放松利率和银行业管制的前提。我国是把资本市场的发展置于利率与外汇和银行业自由化之前的。虽然这十多年,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股权分置、国有股流通等先天性缺陷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实质性落实《国九条》的政策没有出台前,资本市场的合理与有效又何从谈起? 另外,由于企业的预算约束不强,企业的投资饥渴对利率的需求弹性很低;由于信息不完全,企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内部人控制和投资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在外源性融资过程中形成大量不良贷款,从而削弱了金融稳定的基础。 因此,在没有合理有效的资本市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政府不会贸然推进利率市场化。在利率不能市场化,以及金融基础不稳定的前提下,政府更没有理由进行汇率的自由化。政府在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进程中,一直被诟病踌躇不前、没有实质性突破的原因,应该正是基于资本市场、企业治理结构和金融稳定这些条件不尽成熟的顾虑吧。(项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