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找熊德明 谁的悲哀?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21:15 人民网 |
网友:兴安 据11月29日《重庆时报》报道,因对温总理说了句大实话而备受关注的云阳农妇熊德明,将专程前往温州,为几十名患上“矽肺”职业病的老乡讨说法。这些农民工遇到麻烦,为何不依法投诉或上诉,而是想到了找熊德明? “咱村谁谁是大官,有事就找他”、“他是名人,不帮村里人帮谁”……在中国的大部分乡村,许多农民都有这种意识,有人遇到麻烦事,大家也会这样出主意。在这些人心目中,大官、名人,远远大于法,是自己的靠山,这是一种“人治大于法治”惯性思维的典型表现。同样,熊德明的老乡在温州得了“矽肺病”,首先想到的不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想到本村有个叫“熊德明”的名人,很大程度就缘于此。 名人管用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现实原因。以此案为例,如果不出意外,熊德明为农民工讨回说法的概率很高。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熊德明出马后,许许多多的新闻媒体必然闻风而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势舆论导向,一家小小企业,当然不愿意为几十个农民工坏了名声,他们何不借此机会,花钱换个好商誉?另外,名人效应、媒体关注,当地政府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在这样背景下,解决几十个农民工疾病问题,应该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不给农民工治疗“矽肺病”,明显违法,企业也不会在公众和上级压力下,在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吧? 反之,假如这些农民工全心全意信赖法律,能解决问题吗?很难,至少说比找熊德明要难上很多倍。尽管我国有《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可谓法律健全,规定也很具体完备;尽管我们还有专门的卫生管理、劳动监察等专职执法部门,吃“皇粮”的执法人员也不少,但究竟有多少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能深入基层,主动维护劳动者权益呢?在中国,有几个农民工见过卫生、劳动等执法人员主动为其服务过?常言道,民不举官不究,但不少时候,民举官也未必究。从这个层次上说,重庆几十名农民工找熊德明,实属无奈之举。然而,大多数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家乡里并没有名人做后盾,他们遇到这类事情怎么办,他们去找谁? 信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是建设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信奉名人不信奉法律,既是农民工的悲哀,也是名人的悲哀,更是法的悲哀。 相关专题:讨薪农妇熊德明赴温州讨薪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