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删一补 《清明上河图》悬疑再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9:44 新华网
  《清明上河图》在沈热展,《清明上河图》的几点悬疑也在沈掀起了热论。画卷卷首一“怀春母驴”是否被当作“尖嘴立牛”而删裁?是否属于“破坏性”修复?1994年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的罗东平完成了“清明上河图补全卷”,这一举动该如何评价?

  昨日,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戴立强(以下简称“戴”)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删”与“补”的看法。
一删一补《清明上河图》悬疑再释
“删”驴前后的画卷对比。

  “删”掉的驴子

  事件:曾在北京故宫临摹古画的唐山“炎黄轩”主人王开儒根据自己的多方研究,认为张择端原画作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在嫩柳初绿的道上,一富户十数人扫墓归来,男主人骑马,女主人坐轿。这一行人在街口与同是扫墓归来的另一对夫妇相遇。其中,妻子骑公驴在前(已模糊),偏巧与路边老者牵的那头发情母驴相遇(清明前后正值驴发情盛期)。那公驴狂奔扑向母驴,把主人掀翻在地,而那母驴即张大嘴嘶叫(发情驴独有习性),拼命挣向那公驴。一时间,惊动当场众人。

  王开儒认为,故宫专家疏于农村生活,把公驴误判为马,把母驴曲解为尖嘴立牛,以殊碍画意为由删去,把巨匠的生花妙笔删成了驴唇不对马嘴的残画。

  记者:您认为这驴子到底该不该“删”?

  戴:1973年北京故宫在对《清明上河图》重新揭裱时,专门召开了研究会议。专家认为,张择端将黑驴发情狂跳,惊动了周围人物和牲畜的场面入画,丰富了画卷的情节性和生动性,是画家的成功之处。但明清时期在画心上后补的一小块绢上,却画有“似驴非驴,似牛非牛的尖啄牛身的畜类和一独轮平板车,在结构比例、透视关系上都极不合理”。此绢非宋代原绢,绢上的画也非张择端手笔。经反复论证与研究,认为“对原作无益,不应保留”,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将这一小块“补丁”揭去,保持画卷残旧的历史原状。

  记者:您如何评价故宫“删裁”一举?

  戴:首先应该说明,既不是“删”,也不是“裁”,通俗地讲,是揭去了一小块“补丁”。我认为北京故宫此举是为了保持画卷残旧的历史原状,即保留文物“残缺美”的原貌,并无不妥。从此事已记录在案、揭下的绢块也予存档来看,北京故宫的操作规程是很严肃的。如果将揭掉一小块“补丁”,放大为对一件传世名迹的“删裁失当”与“破坏”,未免有夸大之嫌。

  “补”全的画卷

  事件:1994年,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的罗东平完成了“清明上河图补全卷”并被北京故宫收藏。

  记者:《清明上河图》不是完整的画卷吗?为什么还要“补全”呢?

  戴:这里涉及到一个争论了几百年的公案。多数学者的观点倾向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残卷,5米多长的画卷到左边的“赵太丞家”就戛然而止,总觉得说不过去,郑振铎、徐邦达、杨仁恺都持这个观点。近来,画家、作家冯骥才也认为画卷不是完整的。

  记者:罗东平补全《清明上河图》的依据是什么?

  戴:他潜心研究多年,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例如《东京梦华录》、《宋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等,于1994年完成“清明上河图补全卷”。需要提示的是,此画是单独成卷,并非接续在《清明上河图》真迹的卷后。前半部为临摹原作,后半部是根据有关资料创作而成。

  记者:您如何评价补全《清明上河图》这一举动?

  戴:罗东平是一位画家和学者,发表关于古代京城的学术论文多篇,其画作先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他完成的“清明上河图补全卷”可谓呕心沥血数年,“无一笔无来历”,此举无疑是对“清明上河学”的一个贡献。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先生都对“清明上河图补全卷”作出了肯定。作为书画家与鉴赏家,他们能辨别书画的真伪,自然也能分出作品的优劣,因为一件作品的“真”,往往是与“优”相联系的。同时,我更钦佩他们的人格,在鉴别真伪与优劣以及对文物定级时,绝对不会“昧良心”地真伪不辨、良莠不分。(陈微)(来源:辽沈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