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没有歧视同性恋者,我们只想防治艾滋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9:54 南方都市报

  “没有歧视同性恋者,我们只想防治艾滋病”

  本报记者与省疾控中心同性恋艾滋病科研调查负责人何群对话

  抗击艾滋之对话专家

  引言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艾滋病研究所”)在10月10日正式启动一项针对广州地区男性同性恋者的研究。10月9日,本报独家刊登了这一消息。

  为什么艾滋病研究所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这项研究为什么偏偏针对男性同性恋者?为什么他们决定选择媒体作为向同性恋人群抛出“橄榄枝”的工具?带着种种疑问我们采访了艾滋病研究所副所长何群。

  何群强调他们用了5年的时间认认真真去做研究,绝对不是歧视同性恋者,“只因现在同性恋与艾滋病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是一个空白,我们绝对没有猎奇心,只想防治艾滋病!”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同性恋自愿报名者不足300人。

  调研动机

  肛交和多性伴导致高风险

  记者:为什么同性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群?

  何群:艾滋病最早是在同性恋人群中发现的。所以刚开始人们误认为,艾滋病就是同性恋的病,其实只要性行为是不安全的,就可能感染。不安全的性行为有很多。首先,多性伴,就是性伴不是单一的,这时候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就会高很多。另外,双性伴,就是性伴有男有女,这个时候感染几率也会高很多。

  其实同性恋并不是天生就多性伴,他们有他们的原因。根据目前一些社会学调查,他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而且来自家庭、亲人、朋友等等的压力都很大,到年龄了要求他们找女朋友,结婚,但是他们又不愿意。所有这些压力他们总要找一个时间、找一个机会去发泄,这是导致他们多性伴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也是一个原因。

  另外,性行为方式也很重要。异性恋多采用阴道交,而男同性恋多采用的是肛交,这是一种非常非常高风险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行为方式。

  记者:男同性恋者如果改变肛交的性交方式和减少性伴侣,是不是会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

  何群:如果改变了肛交,那可以说风险低了很多,如果能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那风险就更低了。

  男同性恋研究是空白点

  记者:男同性恋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空白?

  何群:刚开始很难接触到他们。大家说暗娼很难接触,有的社会工作者扮成嫖客,就接触到了,也可以通过警方,到妇教所去,然后在妇教所找几条线索出来;吸毒的人也可以通过警方接触到。

  但同性恋不同,只要你不是同性恋,你不能通过警方或其他部门去找同性恋。同性恋谁愿意公开说自己是同性恋呢?你找不到线,就进入不了这个人群。

  尴尬往事

  1999年就想做调查

  记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什么时候开始想到要做同性恋艾滋病调查?背景是什么?

  何群:在1999年我们就有打算。但为什么后来没有开展呢?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有人告诉我们,这个圈子非常难接触,你根本就找不到他们,而且我们当时就真的没找到一个人,我们也曾试请过国内一些跟这个圈子有联系的人,看他们能否帮忙引荐一下,但由于不方便,最后我们还是没能接触到这个圈子。要想开展这项工作,接触不到这个人群,你根本就没办法进行。

  记者:当初的目的是什么?

  何群: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人群,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健康,尤其是防治性病艾滋病,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明白,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多层次的追求,你想杜绝性活动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倡导安全的性和健康的性,而这就不是仅靠宣传就能做得到的。我们能了解到,一部分人在追求性快乐的时候,经常会冒健康风险,我们想尽可能避免。

  具体地说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并进行适当的干预,让一些人群从不安全的性行为中解脱出来,并从安全的性行为中体会到愉悦和快感,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安全的性行为的习惯。

  记者:结果有效吗?

  何群:有效。从1995年、1996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我们首先接触到学生,这是最容易接触到的。然后慢慢接触到性服务人群,再从性服务人群接触到嫖客,并开展了一些行为干预工作。几年之后,我们监测到,安全套的使用率一直在升高。

  记者:然后选中了同性恋的人群?

  何群:应该说,我们一直在关注他们。同性恋者是防治艾滋病不可忽视的人群,我们一直把他们放在我们的研究计划当中。所考虑的只是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计划?那就是条件成熟的时候。

  我们做了多年的艾滋病监测,现在很多人群的资料都有了,但对男性同性性行为的研究我们一直是空白。我们要知道这个人群中到底有没有这个危险;如果有,而且已经感染了,那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这样我们才能做进一步的防治计划。

  苦找同性恋惹非议

  记者:你们1999年就有了这个想法,但遇到困难,所以才一直没有实施。困难具体是什么?

  何群:困难非常非常大。首先,我们要想办法去找到他们,这就非常难。

  其次,在找他们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非议,或者不理解。你想想,几个人或者一个工作组,一天到晚去找同性恋,你周围的人怎么看?而且还不能完全告诉他们找同性恋是要干什么的。现在没有了,因为已经公开化了。这是来自内部的压力。

  第三是外部的。我们找到几个同性恋一起谈,他们看我们的眼光是非常怪的。他们刚开始以为我们是去找朋友的,一旦发现我们不是,他就开始问我们的目的了。我们把目的和盘托出后,有一些人很极端地说:“你就认为我们是烂仔吗?你就认为我们是高危人群吗?”另外一部分人就觉得:“你们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这关你们什么事?”

  记者:你刚才说一直找不到同性恋者,那去年的调查如何开展呢?

  何群:直到去年,我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些朋友做志愿者。他们是这个圈子的人,而且他们觉得这个工作很好,于是非常热心这个工作。通过他们,我们才第一次进入到这个圈子。

  这个人群太大了

  记者:在第一次接触这个圈子的时候,觉得困难吗?

  何群:因为有志愿者带着,还不是很困难。他们都觉得,你们不好好地坐在办公室,干这个干吗?你不辛苦吗?其实也是,我们是去他们的活动场所,从下午四点钟出去,有时候坚持到晚上十二点才能回来。

  记者:能描述一下你第一次去那里的情形吗?

  何群:有一次我们参加了一个他们的聚会,人非常多,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坐在旁边。我们感觉这个人群真的不应该被忽视,这个人群太大了。

  而且我们还感觉这个人群比较年轻,充满朝气和活力,文化素质比较高,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比较优秀,能为这个社会做很多事情。但是他们如果被艾滋病感染了,那这个社会就损失了很多。他们虽然很优秀,但很多人都处于一种苦闷和煎熬之中,甚至有人常常想,我怎么会掉进同性恋的圈子中呢?为什么我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呢?这个正常呢,我们是打着双引号的,我跟他们聊天的时候说,现在对同性恋我们已经没有说异常了,只是性取向不同,你也不能说异性恋肯定就正常,异性恋中还有很多不是正常的。

  记者:当时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

  何群:我觉得还没有。他们当时很多人知道我的身份,也很接受我。当时气氛很和谐,在聊天中顺便跟他们说,现在有这样的研究项目,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参加。

  和他们接触没有想象中困难,但是他们中间的确还是有一些人挺敏感的,所以我们说话不能太随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觉得你没有歧视的成分,但可能他们觉得会有。我希望他们尝试跟我们接触一下,打一下交道,看看我们是不是对他们有歧视。

  去年调研发现艾滋病毒携带者

  记者:去年你们是怎么调查的?

  何群:找到一些志愿者,然后他们带我们去他们活动的场所,我们把一些小传单一样的东西发给他们,将近200份。纸上面说我们要做一个什么调查,目的是怎么样的,希望大家能参加。

  当时我们不是用白纸,而是用了淡绿色、淡黄色的彩纸,为的就是美观一点,不会让人一看,白纸黑字,很不舒服。我们表明,参加不参加都是自愿的,而且也不留名。什么时候参加都可以,就算是星期六星期天,也可以预约,就是用这种方式,才有一些人来我们这个地方。

  记者:当时你们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何群:我们不是每天都去,周末的时候我们都会去,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刚好碰到SARS暴发,所以受到很大影响。后来广同网的人也跟我们反映,你们这个能不能延长一点,后来我们就在广同网上发布信息,延长一段时间。我们做得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很多人很积极地配合。

  记者:能说说去年大体情况如何?

  何群:去年共调查具有男同性恋性行为人群100多人,结果显示他们文化程度挺高的,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足80%;人群中与艾滋病、性病感染相关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患性病梅毒的都有,艾滋病毒携带者也发现了。

  我们认为,对该人群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同时,应积极开展行为干预,推广安全性行为,降低高危行为,阻止艾滋病性病对他们的进一步的危害。

  记者:有人说如果他得病,他将尽量传染给更多的人,有没有碰到过有这种想法的人?

  何群:碰到过。有这种极端态度的人。其实我很理解他们,他肯定会这样想:我为什么得了这个病?别人却没有?世界对我很不公平。这时就要引导他们多想想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帮他们理清楚思路,帮他选择一个有利于他的解决途径。谁都想过好一点的生活。我们碰到过这样的病人,而且他最终是改变了,说自己的想法很幼稚。

  本次调研

  研究中有个别反对声音

  记者:到了现在,有新的困难吗?

  何群:我们人力物力财力都受到很大限制,因为进行这项研究不是我们常规的工作。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监测艾滋病。但既然要防治艾滋病,我们希望做得广泛深入一些。

  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同性恋者走出来跟我们一起去做。别人帮助自己可能会觉得不太方便,但自己帮助自己,可能更容易接受。

  记者:发布信息以后,网上有反对的声音吗?

  何群:直到现在,还没有反对的声音,一直很顺利。有个别人反对,主要是认为我们歧视同性恋,还觉得我们把同性恋和暗娼、吸毒者放在了一起。其实这是不一样的,暗娼在我国是不允许的,吸毒也是违法的,而同性恋目前没有法律严令禁止,所以不一样,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防病机构,我们是根本不去评判道德和法律的问题的。即使是死刑犯人,有病的时候也要先医治。难道我们治疗了死刑犯就歧视了其他病人吗?没有。

  不用道德评判同性恋者

  记者:为什么又在今年再次开展类似的项目?

  何群:自从上一次调查以后,我们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个包袱,于是就计划开展这次这个项目。

  为了开展这个项目,我们写了非常周密的计划,就是害怕哪一块出现了不良反应,或者引起社会对这个圈子的歧视,等等。所以在文字上都经过多名人员的字斟句酌。我们发给媒体的通稿,短短的几百个字,我们改了四五个月。

  我们担心,他们会觉得政府机构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另外我们担心写得不好或者不对,让他们觉得受到歧视,这样对我们的工作不利,对他们更不利。因为人在受到大环境歧视的时候,经常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多数的发泄方式还是性行为,这样跟我们工作的初衷是适得其反的。

  记者:从现在情况来看,还是有同性恋者觉得你们这次调查有歧视成分。

  何群:我们希望他们能了解我们的工作目的是不让他们感染性病艾滋病。我们不会从伦理道德方面进行任何评判。不把道德、法律、政策或者观点纳入工作。我们的目的是防病,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这个。

  我们不干涉他们的性取向,他们喜欢三个性伴、五个性伴,我们都不去评价。但是我们希望他们不要得病。这是我们最直接的目标。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对他们鼓励,如果有一些机构做一些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可以尝试接纳,当然,是慎重接纳。还有就是绝对保密。

  目前报名者比较多

  记者:从10月10日开始征集,到现在有多少人报名?

  何群:具体多少人要到截止才能看出。现在每天都还有人来,但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密。虽然我们当时说我们征集200名,但在这个时间段内,其他人要来的我们还是照样接待。

  记者:他们对艾滋病认识得怎么样?

  何群:他们也知道要用安全套,但很多人都不能坚持每次都用。有些人认为对熟悉的性伙伴不需要用安全套,但如果问熟悉到什么程度,却回答不出来。这是我们担心的。两个人真的都没有感染,肯定很好;但如果双方不够了解,那么一次性行为就很可能导致染病。

  记者:来你这里的人以前有没有做过身体检查?

  何群:非常少。所以他们很多连自己的情况都不了解,又怎么了解对方?有些人则是不愿意面对,来到这里却不想检测,说万一是阳性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疑惑

  为何不做女同性恋者调查

  记者:有报道说,杭州在今年3月就开始做类似调查了。

  何群:是的。虽然我们不是开始最早的,但是我们进行的这种队列研究,进行三年的追踪,目前我在全国都还没发现有这类研究。

  记者:由政府机构通过媒体发布这样一个同性恋调查,你觉得有什么样的意义,你们当时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何群:2003年我们采取发传单的方式,发现很多人都重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觉得,想要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研究,就要利用媒体。我们大胆通过媒体发布这种消息,这在全国我们可能是第一的,可以给国内做一些借鉴。省去很多人力去发传单,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更多直接针对他们的防治艾滋病传播的工作。我们想表明我们是完全站在一个纯疾病防治的角度发布信息的,没有任何行政色彩。

  记者:针对这个人群来做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何群:在我们防治艾滋病工作中,不要有空白点。否则将导致其他工作大打折扣。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的同性恋人群跟国外的有很大的一个不同。国外的环境比我们要宽松很多,西欧北美有同性恋的组织,他们可以公开活动。在一个单位里,就算我是一个同性恋,但大家都相安无事。但在我们国家基本做不到,当事人要把性取向完全隐瞒起来,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出外的话,就改个名字叫小区、小A等等。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两种角色,一个人每天要在两种角色中不停地变动,这是一种生活压力。而最令人担忧的是,最终大多数的人迫于周围的压力,还是选择跟异性结婚。他可能原本不是双性恋,没有双性性行为,但他和异性结婚后,他在同性恋人群和异性恋人群之间架起了桥梁,这样艾滋病病毒不管在哪一个人群中出现,都可能通过他们传到另外一个人群去,一传十,十传百,可能会越传越多。我们并不干涉他的性取向,但是我们希望他不要得病。这是我们最直接的目标。

  记者:是否将对女同性恋开展这类调查呢?

  何群:我们已经做了三年计划,先把三年做好,过后看有什么发现,之后再作打算。我个人来说,长时间内都不会。这里没有任何的歧视成分,我们的目的不是社会学调查,我们的目的是防治疾病,女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非常低,比异性恋还低,那我为什么还要花费极其有限的精力呢?

  图:

  省疾控中心同性恋艾滋病科研调查负责人何群讲述男同性恋调研现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