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与否中国说了算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2:41 人民网-江南时报 |
1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际重申:中国不会迫于外界压力对人民币重新估值。近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一直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波动,但中国财政官员已多次申明,中国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允许人民币升值。此时,温总理重申中国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让人民币升值,表明政府从多方面利益权衡已决定近阶段不打算浮动汇率。这也意味着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在近期将告一段落,但是,这并不代表海外的巨大游资再继续将“宝”押在人民币升值上面。 热炒升值适得其反在出席 东盟10+3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时,中国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化解危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是重大的经济政策,中国将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令人民币升值。在时间恰当的时候,中国才会考虑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对人民币进行热炒,这项措施就不可能出台。 温家宝总理表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调控环境、健全的市场机制及健康的金融体系。还必须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及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 11月28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金融与发展项目2004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也发表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讲话。他指出,人民币汇率会在基本合理、均衡、稳定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机制会进一步改革,但没有时间表,因为确实不知道应该用多少时间改革。 对冲基金如何豪赌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要不要升值?在最近越来越激烈的争论中,谢国忠——这位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三年早知道”的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成为反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代表。而日前他关于“1万亿美元对冲基金豪赌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更让这一话题热遍大江南北。不过,媒体可能曲解了谢国忠的意思。 所有报道的根源,是11月22日谢接受台湾《经济日报》记者的越洋电话采访。据该报次日刊出的报道,谢的原话是“全球对冲基金在弱势美元题材下,都在赌人民币会大幅升值。你知道这些基金规模有多少吗?1兆美元(即1万亿美元)。”这一标题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剑拔弩张的紧张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该文出来后,“对冲基金”、“1万亿美元”和“人民币升值”,这三个关键词经由香港向内地迅速传播,强烈地刺激着媒体和受众的神经,让本已十分热烈的人民币升值讨论再度冲上沸点。 不看上下文,光从字面理解,很容易产生误导,以为这1万亿美元都来兴风作浪,炒人民币升值,就像1998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冲击香港那样。但实际上,由于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对冲基金能够流入中国内地直接炒作人民币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11月25日,谢国忠在给本报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对“万亿美元豪赌人民币升值”作出了解释:“我的意思是,对冲基金行业现在有一个交易思路: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基于这个思路,对冲基金才会倾向于买商品,买欧元、日元、澳元、港元、亚洲股票等。 对冲基金拿什么赌人民币 对冲基金冲击中国的人民币应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谢国忠说,“为了赌人民币,对冲基金在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NDF)市场买。“这应是对冲基金炒作人民币的主要方式。但是,NDF市场是一个离岸市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可以从中参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人民币币值并没有实质影响。 人民币NDF市场是存在于中国境外的银行与客户间的远期市场,主要的目的是帮未来有人民币支出或人民币收入的客户对冲风险。但是到期时,只计算差价,不真正交割,结算的货币是美元,这一市场也为投机提供了机会。据今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份报告,人民币NDF市场的规模正快速发展,重要性迅速提高。去年人民币NDF合约的交易金额增长了1倍,估计日交易额达到2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国内外汇市场交易金额的三分之一。 11月26日,一年期人民币NDF合约贴水一度报4550点,创2月中以来新高,此即市场预期:在一年后,人民币兑美元将较即期汇价8.2780元,升0.4550元,达到7.8230元人民币。 对冲基金还可以购买的资产是股票。香港股市的上市公司被认为与内地有较多的联系。一旦人民币升值,对冲基金即可从香港股市获益。香港股市在过去一个月表现优于亚洲其他市场,恒生指数从12800点一直升至目前的14000点附近。与中国最相关的股票,是H股(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和红筹股(内地背景但总部设在香港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的炒作人民币热潮中,H股和红筹股曾有过惊人的涨幅,但在4月份,因为宏观调控,下跌幅度不小。但是如今H股和红筹股均已涨回到今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附近。11月25日,恒生H股指数报收4910.42点,恒生红筹股指数报收1517.66点。 对冲基金还可能买入香港的房地产。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还是比较好的,而且经过7年的低迷,开始有人看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香港是国际游资赌人民币升值的集中地。近两个月,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再次大举进入香港。从10月11日至11月10日的一个月里,银行总结余增加了109亿港元。 资金大举流入令香港银行业出现一些不寻常现象,如11月11日,美国宣布了今年第四次加息,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在美国加息的情况下,香港为了防止资金流走,按常理也会加息,至多保持不动。但这次港元利率不加反减,为1983年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以来首见。 资金大举流入香港的情况,在去年底和今年初也出现过。从银行结余看,去年10月结余明显增加,到今年3月达到高峰,大约平均每月增加100亿港元,最高时达到550亿港元。但中银香港研究员苏志欣认为,“这一次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远远大于上一次,并成为资金流入的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换句话说,这一次外资在人民币问题上,放上了更大的赌注。”对冲基金还可能通过地下渠道进入中国内地,但数量不会很大。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对冲基金的特点是快来快去。进入中国炒交易成本高,政策成本大。因此流到国内炒人民币升值的绝大部分不是对冲基金,而是海外华人。 弱势美元下的“中国空间” 但是,对冲基金的肆虐,确实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起了推波动澜的作用。这一背景就是美元贬值。美国政府纵容美元贬值,已是市场共识,两年来,美元在外汇市场节节下滑。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陶冬更是认为,美元的弱势会持续七年,是为“七年之痒”。在美元弱势的情况下,全球的对冲基金为了驱利,势必要大肆买入非美元的资产。欧元区已经“沦陷”。11月25日,欧元兑美元的汇价突破了1.32美元 的关口,连续三日创出历史新高。较之两年前年初,欧元兑美元已经上涨了32%。 对冲基金的肆虐,助长了美元以外货币的升值,间接地增加了中国的压力。比如欧洲已经因为币值上升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些国家反过来会压中国升值。令中国成为众矢之的。 调整汇率制度将择机进行 游资压力增大 温总理发出警告 27日,国家发改委以经济研究所名义发布了一份题为《调整货币政策、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的报告,报告首次承认境外游资在内地的大量存在。“今年上半年外债增长16%,达到2000多亿美元,其中接近50%属于‘游资’性质的短期债务。”几乎同时出炉的招商银行总行研究部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在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下,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只能对进入中国的外汇有多少收多少,其结果是人民币投放量不断扩大。到今年五六月份,我国外汇占款达到34000多亿元,占到基础货币投放量的52%。”该报告还特别提到,“2003年下半年新增的1017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投机性外汇流入占60%。” 温家宝总理28日表示,如果市场继续像现在这样对人民币进行投机,中国将难以推出汇率改革措施。只有在时机恰当时,中国才会调整汇率制度。他指出,在改变中国政府长期执行的人民币盯住美元机制前,必须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健全的金融体系。 引入做市商制度 千亿游资机会减少 据外管局内部人士透露,特别针对“游资”的《2005年外资银行短期外债额度核定办法》即将出台,该办法由国家发改委、央行共同制定,由外管局执行。预计从2005年初开始,外管局将会按照新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更为严格的核定。这位外管局内部人士还透露,除了总量控制,为减少继续套牢“游资”、减缓升值压力而需要付出的大量外汇占款成本,央行准备在外汇市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 国家外管局副局长胡晓炼日前透露,在外汇市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让有实力的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中国的外汇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进而逐步为央行淡出外汇市场创造条件。据悉,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中心负责制定的美元做市商制度报告,已经上报外管局,具体宣布日期将由外管局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乐观预计,一旦美元做市商制度推出,央行不再是外汇市场的惟一买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储备的外汇会分流到美元做市商手里,从而使中国外汇储备增幅下降。“1000亿美元游资利用人民币升值套利的市场机会也会渐行渐远。”夏斌说。 《江南时报》 (2004年12月01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