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掀起海外并购潮 海外收购是否新出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8:25 新华网 |
迅速发展中国汽车的道路可能有很多种,但在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眼里,收购先进的欧美汽车企业是迅速拉近中国汽车与国际汽车差距的唯一办法。上周,在成功收购扬州亚星客车、襄阳轴承进军汽车业将近1年之际,格林柯尔把其在冰箱业并购的本领拿到了汽车行业。顾雏军在京宣布,该公司已经正式收购两家欧洲著名汽车配件、汽车设计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 最近一段时间,与顾雏军一样收购海外汽车企业或者在海外生产的国内企业不在少数,大的有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大宇,并计划收购罗孚。小的也有奇瑞在马来西亚、伊朗设厂生产。一向吸引外资的中国汽车突然大幅迈出海外并购的步伐,跻身到世界汽车的大潮之中。 顾雏军模式:在海外收购汽车企业,然后再用这个厂的技术在国内建厂 与财大气粗的上汽集团收购双龙不同,格林柯尔海外收购的重点有所不同,其主要是以收购零部件企业为主。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表示,他在国内已经考察了不下150家零部件厂家,感觉整体实力不足,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额和技术含量都比较低,不能为世界主流的整车厂配套。而配件水平不高,也就决定了中国汽车整体水平难以上升一个台阶。 于是,此次格林柯尔收购了两个企业。一个是世界著名汽车配件生产商汤姆肯斯(Tomkins)的子公司———盖兹国际(GatesInternational)在法国莱维斯(Nevers)的汽车管件工厂;另外一个是欧洲著名汽车设计公司雷莱德产品发展公司(LeylandProductDevelopmentLtd,简称LPD)。顾雏军表示,通过这次收购,格林柯尔不仅一夜之间夺取了世界主流整车厂A集团汽车配件供应资格,而且将中国企业与世界汽车巨头在客车设计技术上的巨大差距缩短为零。 顾雏军表示,这次收购包括盖兹国际在汽车管件方面11项专利的永久使用权。格林柯尔公司将会利用盖兹公司在汽车管件方面的技术,在中国建立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汽车管件的基地,并计划在2007年实现中国工厂1亿欧元的销售额,将产品销往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为此,格林柯尔正在增加在法国管件工厂的技术投资,初期投入600万欧元。 他介绍说,格林柯尔收购的另一家公司LPD,前身是英国汽车巨头雷莱德(Leyland)汽车公司大车(卡车、公交车、公路客运车等)的研发部门,具备设计从2吨至150吨各型卡车的能力,同时也具备设计欧洲最先进、舒适、环保、无障碍的公交车和公路客运车的能力。通过收购,使得格林柯尔公司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跨越到与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厂相同的水平,对格林柯尔公司旗下的公交车、公路客运车的生产厂———亚星客车———有近期和长远的技术支撑。 顾雏军表示,格林柯尔今后还将会收购其他汽车企业。他呼吁说,应该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到海外收购先进的零部件企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国内汽车的水平。 为此,他介绍了其信奉的收购原则:先在欧洲、美国收购一家有技术特点的汽车企业,然后再用这个厂的技术在国内建厂,这样就把国外的技术和国内的成本优势结合起来了。 上汽集团:百亿元并购英国罗孚? 与顾雏军的小打小闹相比,上汽集团的海外收购都是大手笔。在前年与通用一同收购了韩国大宇之后,今年10月,上汽又斥巨资买下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份。最近,又有消息称,上汽要收购英国老牌汽车企业———罗孚。日前,英国MG罗孚公司已经证实了这个消息,并表示,与上汽集团进行的跨国重组计划已经进入实质阶段,预计明年春节前后就能得到政府批准。 另外,有消息说,上汽以10亿英镑(约合109亿元人民币)出资,而英国罗孚则以现有技术研发平台、工厂等出资共同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上汽占有70%股份,罗孚占30%股份,该公司将同时拥有在中国上海和英国伯明翰的两个制造基地。车型将覆盖现有的MG罗孚全线产品25/45/75以及运动型SPORT轿车。 另有英国当地媒体透露,基于两款罗孚的最新车型将在中国上海工厂首先制造。而伯明翰的工厂将依然制造他们的经典车型。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这宗中国汽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能否实现,对于正在积极走向世界的上汽集团来说都是个财富。上汽看中的,除了罗孚在世界上成熟的品牌和市场,更重要的是,罗孚同意将其完整的汽车工程研发和设计的知识产权全部转入新合资公司中,这样,上汽集团就会迅速弥补其技术上的不足。 不过也有人认为,国内汽车企业海外收购要慎重,不要盲目投资,以免重蹈当年韩国大宇因过度扩张而破产的覆辙。(张耀东)海外收购是中国汽车的新出路 一直在苦苦寻找快速发展之路的中国汽车业最近似乎有了新方向,上周,格林柯尔(扬州亚星客车的大股东)董事长顾雏军宣布收购两家欧洲汽车企业。而在此之前,上汽集团也并购了韩国双龙和大宇的部分股份,最近,又传出了要买下老牌英国企业———罗孚汽车的消息。 去年12月,才刚刚花了4个多亿买了亚星客车60.76%股份的顾雏军在汽车领域还是个新兵,但是在中国的经济界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成功并购科龙、美菱等家电企业,打造出世界销售第一的“冰箱帝国”。此次,其把这套收购的经验搬到汽车领域,想要走出一条全新的汽车之路。 一直以来,家电产业的模式是不被中国汽车产业所看重的,因为在正流汽车人看来,那只是一些民营企业玩弄的小把戏,并且一直讳言,中国汽车市场会步家电企业后尘。最近两年,中国汽车,特别是合资轿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更让一些企业坚信合资是中国汽车的主要出路。而有关开发自主车型,打造自主品牌的根本性大计,则仅被一些企业放在了嘴上。以至有人认为,中国汽车的自主之路,在近几年进展缓慢,一些技术甚至是下降的。 顾雏军的做法就是瞄准了中国汽车的两个软胁。其所收购的两个欧洲企业,一个是零部件公司,一个是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显然,顾雏军是想通过收购,获得其全部专利,把中国汽车与国外汽车,在某些零部件和研发领域上的差距缩短为零。 其实,顾雏军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先在欧美收购一家企业,然后利用这家企业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建厂,这样就把海外技术和国内的成本优势结合在一起。顾雏军把这套模式称为“中国汽车快速追赶世界的唯一办法”,并号召国内其他汽车企业,特别是车桥、变速器等零部件企业也能如此做。 顾的做法不失为中国汽车的一条新路。因为长久以来,中国汽车缺乏全球眼光,固步自封是个硬伤,况且,在目前普遍采用的合资模式下,中国汽车永远都会靠着国家政策庇护,而跟在国外合作伙伴的屁股后面,吃别人剩下的馍。 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上汽集团正朝着海外扩张的道路前进。尽管风险很大,但是如果一旦收购罗孚、双龙等成功,其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技术宝库,将是中国汽车的巨大财富。(张耀东)(来源: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