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艾滋病区女性:有爱有泪还有勇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8:47 新华网

  她:患病后家里和村里人都不愿接纳,自杀未遂,无家可归

  她:60多岁发病,子女从广西来广州,轮流看望

  她:病重的时候,丈夫在病房陪伴半个月,瘦了一圈

  们:“抗艾”战场的白玫瑰,勇敢伴随着无奈

  艾滋病区女性:有爱有泪还有勇气

  记者 张蜀梅 实习生 杨智昌 通讯员 张勇

  核心提示

  暖冬的广州,阳光里依然带着懒懒的暖意。“姑娘”们身上的护士服显得愈加雪白,三四个穿着绿条袍的病人倚在栏杆上晒太阳,还有几个蜷在躺椅上看小说。

  只有弥漫在空气中的药水味和一些木然空洞的眼神,提醒我们这里是艾滋病区。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人们喊出了“关注女性,抗击艾滋”的口号。女性,正受到艾滋病前所未有的威胁,更让人揪心的是,数据表明女性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正在以一个高于男性的速度增长。

  这个柔弱的人群如何面对这种致命的威胁?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记者来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一区(艾滋病病区),跟这里的护士们聊起了那些女病人,聊起了护士们的工作,聊起了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的情爱、不幸、恐惧和勇气。

  女病人来自家庭压力更大 出院时她不知道何去何从

  曾护士长听说我们来了解女艾滋病人的情况,轻轻地叹了口气。她说病人在这里都得到一视同仁,决不会因为她是女性就区别对待,甚至歧视。但是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目睹一个个病人的种种遭遇,不得不承认,相对于男病人,女病人来自家庭的压力更大。

  曾护士长还记得几个月前出院的陈女士(化名)临走时的神情。30多岁的她患病前在服务业上班,经性传播感染上艾滋病,发病后住进来。“她说家里人不让回家,村里更是坚决不肯让她回去。”曾护士长说。

  护士们曾跟陈女士丈夫说,不如两夫妻在外面租个房子住下来,“但是他好像不是很愿意。”后来丈夫也慢慢很少来看望了,“她跟我们说她很绝望。”

  有一天,趁人不注意,陈女士用刀片割腕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救了回来。经治疗,她病情稳定了下来,几个月前出院了,“我们担心地问她,出院后去哪里,她很惨地笑了笑,说不知道,反正家是回不了……”

  曾护士长介绍说,市八院收治过的病人中,有1/3是女性病人,她们更容易遭到家人的遗弃,更无助。“如果家里夫妻两人同时得病,男方得到家里更多的关注,女性处于弱势。”市八院感染科一区主任、艾滋病专家蔡卫平说,他呼吁社会给女性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心。

  相依为命的子女没放弃 “没有妈妈钱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住在市八院的女病人只有一个,“她六十多岁了。”邓护士说。刚进院时黄婆婆(化名)情况很不乐观,又发烧又咳嗽,经治疗病情已经稳定,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护士们也慢慢了解到她的故事。

  黄婆婆来自广西,丈夫以前是远洋跑船的,前几年患艾滋病去世了,估计她就是经丈夫传染的。年轻时,丈夫经常出国,她一个人守在家,还要抚养几个孩子,没少吃苦,年近古稀又不幸患上这个病,这时,几十年来相依为命的子女没有放弃她。

  “她的子女真的很孝顺,每次有需要的时候,总是围在老人身边。”邓护士说,由于家远在广西,子女们商定轮流照顾老母亲,每天都往医院送汤,无微不至。

  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孩子们总是不断地给她鼓励,经常拿孙子的照片给她看。几个孩子经济虽然不差,但是每个月1万多元的医疗费也是很重的负担,但是从无怨言,一个儿子动情地说:“这么多年,没有妈妈撑着,也没有我们的今天,妈妈要是没了,再多钱还有什么意义?”连旁边的护士听了,都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了解多了丈夫消除了恐惧 “他们的感情一点都没变”

  在市八院,很多人还传颂着张女士和她丈夫的故事。“她老公真是太厉害了。”年轻的护士小杨似乎只有用“厉害”这个词才能表达她的感受。

  张女士是半年前住进来的,怀疑是剖腹产时,通过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刚进来时,她情绪很不稳定,“怎么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跟她说话她就哭。”小杨说。

  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后,张女士开始跟护士们说说话,心情也开朗了。她跟小杨说,刚知道她得病后,丈夫由于对这种病不了解,也很怕,她躺在卧室里,他都不敢进来,“但她说不怪老公,反而安慰他说要做好心理准备。”张女士发病最厉害的时候,住进了重病房,丈夫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天天守在妻子身边,晚上也是伏在病床边草草地睡的。半个月下来,张女士渡过了难关,丈夫却瘦了一大圈。

  后来,对病了解多了,丈夫消除了恐惧,经常大袋小袋地提着水果来看望妻子,这种情意,让身边的人无不动容。一个星期前,张女士出院了,“和老公两个人牵着手走的,他们的感情一点都没有变。”小杨说。

  “白玫瑰”也需要关爱 她们希望解除后顾之忧

  跟我们谈起工作经验时,小杨扳着手指说得头头是道:每天早上,瞧着病人心情好了,尽量跟他们说些什么,开导他们,“但是他们很敏感的,又不能随便问他们,他们发火了,也要忍着……”确实,当我们试图了解女性如何面对艾滋病时,不应该忽略她们:那些在艾滋病区默默工作着的女护士——病人都亲切地叫她们“姑娘”。

  在一次采访时,我们认识了漂亮斯文的郭护士,她在感染一科工作5年,是老大姐了。她们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很多姐妹一两年就申请调走了,还都不敢告诉亲人朋友,怕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知道我们是记者,一个年轻的护士急匆匆戴上口罩,担心地问:“你们不会偷拍吧?千万不要偷拍啊。”刚调来不久的她还不知道怎么跟家里说。

  虽然倍加小心,院里还是发生过20例误扎针头事故,这很容易感染HIV病毒。小郭清楚记得,去年就有一个姐妹在打针时扎伤了手,为防止感染,吃了一个月的防治药,刚好那时已经有孕在身,怕服药影响胎儿,不得不忍痛打掉孩子。

  虽然如此,郭护士还是坚持了5年,也还是有那么多新人加入这个“抗艾”的战场中的“白玫瑰”行列。但是在我们面前,她们也掩饰不了自己的担忧和无奈。

  “我们和病人一样,也非常需要心理支持!”小郭说,现在她们只有十二三个护士,要照顾22个病人,院里规定,工龄最长的一年也只能休10天假,非常辛苦。加上面对的都是死亡、病痛、吸毒等问题,姑娘们身心皆疲。有一次她好心劝阻病人停止吸毒,那人反嫌多管闲事,大声地说要用针头刺、用血泼她,“真的很怕。”

  “当然作为医务人员,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但单单靠责任心撑着是不够的。幸亏前面20例都没事,但万一真的感染上了HIV,那怎么办?”

  她们希望有一份保险或者一个风险基金,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护士说:“现在关爱艾滋病人的呼声很高,我们医务人员这个群体也需要大家的支持和保护啊。”(完)(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