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去年雷击损失超过2700万 南京今起撑开防雷大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9:23 新华网

  新闻提示:闪电犀利划长空,炸雷似在头顶开花。城市建筑越来越高,成为雷电最为“偏好”的目标。你可能不知道,你的身边隐藏着很多“导雷管”——便池、水管、堞气管道、太阳能热水器、鱼缸……如果对雷电毫不设防,被世界公认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的雷电,这种天灾可能会在你身边酿成人祸。

  南京是典型的雷电灾害频发区,“天灾”频发给“人祸”的发生增加了可能机会。气象专家说:不断崛起的高层建筑、迅猛发展的通信电子技术,都是雷电最为偏好的“快餐”,因此南京的雷电损失一年重过一年。

  雷电已是南京最为严重的城市灾害,专家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防雷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记者昨日从市气象局获悉,为了防止天灾酿成人祸,气象部门将在全市布下防雷大网,不仅所有的建筑防雷设计必须经过审批,而且从今日起,将对所有在建工地的防雷施工进行地毯式检查,展开全面“防雷”行动。

  雷击:去年损失超过2700万

  2002年,浦口防洪大堤被雷电击中,当场造成两死一伤,市气象局的于波局长说,在南京每年都会有数人因为雷击伤亡,这是因为南京的雷电多,而很多人对防雷心存侥幸。

  建国以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雷公偏好南京,全年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其中最主要的集中在夏季,南京的年平均雷暴日数高达32.6天,几近全年的十分之一,而最多的年雷暴日数高达59天,是个典型的雷击灾害频发地区。

  雷电多,而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那么损失就不可避免。从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来看,雷击的损失一年高过一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南京因雷击遭受的损失超过了2700多万,比两年前的数额增加近1000万。专家说,损失之所以一年重过一年,是因为雷击偏爱的电子产品屡受重创。

  建筑物越高越容易“受伤”

  大树底下易遭雷击,专家说,雷电爱“枪打出头鸟”,而且有超强的“搜寻”能力,云层中的正负电子摩擦形成电能,造成雷电,它需要快速地将能量释放出来。因此雷电总是寻找最为迅捷的途径,一般来说,越是高大、电阻越小的建筑物导电能力特别高,也成了雷电最偏好的“快餐”。

  专家说,城市不断增长的“海拔高度”为防雷击增添了不少难度,因为高大建筑物对于防雷的设计要求特别高。加之这些新建的高楼大厦通常都是现代电子、通讯设备最为集中的地方,一旦受到雷电损害,损失就会特别惨重。

  感应雷“无管不入”

  其实头顶上的雷击直接打中目标造成伤亡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多,雷击灾害的损失其实还是避雷针在导雷的时候,室内的电子设备对雷电的形成的感应造成的——只要感应雷击的电子设备的电压不相等时,就可能遇到雷害。有线电视线、各种电器的电源插头可能就会成为损害电器的“杀手”。

  不仅这些带电的设备不安全,其实身边的各种管道都可能是“导雷管”,当防雷设施失灵,那么雷公过剩的电力就得另寻其他“通道”,专家说,水能导电,而且各个管道之间的电位又可能不等,便池、水管、煤气管道、太阳能热水器管、鱼缸……就可能成为雷电分散能量的管道。

  城市防雷要抓设计源头

  市气象局的于波局长说,建筑物防雷绝对不是安个避雷针就能了事的,防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要考虑建筑物本身不被雷击,还要考虑到室内的人和物也不被雷击。从设计、施工到竣工每一环节都必须经过专业审核。从11月18日开始,南京开始了对建筑物的设计图纸的防雷审核,“从一些开发商送来的建筑设计图纸上来看,有关防雷的设计存在不少问题。”

  其实如果建筑单位不在设计的时候进行审核把关,那么最后损失的还是自身,防雷设施的建设费用顶多是建筑成本的O.1%,但如果设计不合格,施工后返工,因为很多隐蔽的工程需重新施工,那么最后损失将会是原成本的10倍以上。

  南京今起张开防雷大网

  据悉,南京市气象局与南京市建设委员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设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工作的通知》,不仅对新建建筑物的图纸设计进行审批,而且还要对在建的建筑物的防雷设施的施工进行拉网式检查,全面检测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络、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等电位接、电涌保护器等进行全方位检测。以确保南京的建筑物真正对雷击“设防”,而对于不符合防雷要求又拒不整改的施工单位将处以3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来源:金陵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