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9:54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11月23日至24日,省中华文化研究会举行了“全球化背景下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题学术研讨会,这是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六次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高层文化研讨会。

  为办好这次研讨会,半年前,征集论文的通知就在贵州日报刊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回应。一批著名的文史专家、民族研究学者以及在职领导、基层工作者纷纷送来了他们的研究论文。研讨会上,与会者各抒己见,对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趋向及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反思和探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坚持理性文化立场,建立“贵州学”跻身世界

  省社科联主席徐圻从宏观视角提出,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应该走出文化的自大与自卑。他认为2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在中国造成了深刻的文化转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归属感日渐式微。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

  王鸿儒从经济全球化前瞻了文化全球化的现实可能。伴着信息时代而来的,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因此变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具世界性。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或一致化,而且需要保持民族民间文化的个性。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及发展路向的了解与共识,将抢救与保护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更重要。

  于民雄把儒家和谐理念置于全球化语境中,他认为,中国儒家传统的和谐理想,作为人类的大智慧,可以为经济全球化过程提供资源和牵引力量。张同生则从文化发展的历史视角提出:无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还是中国56个民族自身文化的发展,都是遵循了儒家学说中“和而不同”的规律,坚持运用“和而不同”的规律开展文化交流,才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张新民以贵州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倡导建立地域性综合学科“贵州学”,是其对本土文化的理性自觉和关怀,以期在世界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中,贵州能够跻身于国际地域学研究的行列。

  资源响起“红色警报”,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如何认识全球化背景下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如何认识当前贵州对民族民间资源的开发?何光渝是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去考量的。他认为有丰厚文化遗产的贵州,在工业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已响起了“红色警报”。保护是硬道理、硬约束,文化遗产的保护本身就是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将传递到我们手中这笔宝贵的财富,真实而完整地传递给“未来”。同理,王恒富更强调增强文化的自觉意识,积极保护贵州文化的多样性。

  一座巨大的文化生态博物馆,一座活着的民族传统工艺宝库,一座巨大的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的宝库,是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对贵州物质和非物质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理性概括。她谈了对贵州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思考,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活用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

  保护是共识。怎样保护,才能使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余未人的论述冷峻中带着急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最近即将完成,被称为“文化长城”的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作中,贵州在全国评比多次获奖。最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贵州列为全国15个首批实施“抢救工程”的省份之一,这是我省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大好机遇。应加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培训一大批各个层次的人才,拓展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渐变。史继忠认为过分强调原汁原味并不符合客观实际。现在看到的古朴也是一定时期内的文化堆集。民族文化只有发展才能保存。宣传中不应随意地附着于其它文化,如把台江的姊妹节宣传为“东方情人节”,把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苗家反排舞称为“东方迪斯科”,这将削弱甚至改变民族文化的底蕴。熊宗仁从对夜郎文化的研究阐释了文化保护并不是排斥在现代化之外,而是在继承中扬弃,传承中选择。

  进入“眼球经济”轨道,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靠积累、传承、栽培,创造出自己文化传统自然延伸的“新”,民族民间文化财富成为文化资本,进而培育成文化产业,是其保持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彭晓勇解析了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从上世纪60年代电影《五朵金花》对云南民族文化的经典打造,“舞蹈皇后”杨丽萍发掘整理、提升的《云南映象》原生态民族歌舞,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得以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原由,进而剖析我省民族民间文化忽视进入市场的推广、营销、整合,使之难以通过现代传媒而得到影响力的递增,难以进入21世纪“眼球经济”运行轨道,削弱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呼吁,应高度重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依附现代传媒的巨大张力。

  张幼琪、麻勇斌等人提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有待于文化产业的培育。从广西借一部电影、一首老歌、一个老地方请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到一度濒临传承危机的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通过赵本山、高秀敏等人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打造,“二人转”不但没有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消失,反而带着黑土地的泥土芳香走向全国。以他山之石攻贵州之“玉”,贵州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唯有在充分挖掘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文化资本运作,做大做强我省的文化产业,才能实现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效保护,才能与时代同行。

  肖先治、吴正光、吴一文、王良范、齐乃波等人从解剖贵阳市、郎德上寨、台江、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等个案切入,深入剖析探索了在城市化进程及旅游开发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可循之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文化资源

  作为我省文化领域的高层论坛,中华文化研究会自1994年成立起,就对贵州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给予积极的理论关注。曾多年担任省领导的王朝文、龙志毅,从出任中华文化研究会会长起,就对研究会学术活动的开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0年来,聚集、培养了一批老、中、青研究人才,推出了一批文化研究成果,对我省日益繁荣的文化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本次研讨会上,会长王朝文、龙志毅先后围绕主题作了阐述。龙志毅指出:本次研讨会,就是从文化的角度,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的大背景下,研究和探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现状和保护与发展的对策。目前的状况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和渗透,加之基本建设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民族文化生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流失。他认为正确的对策应当是:敞开大门,鼓励交流,正确引导。

  王朝文对我省各民族多种形式喜闻乐见的民族节日情有独钟,他认为这是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应当努力去挖掘、抢救、保护、弘扬,使之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研讨会圆满落幕了,而如何让民族民间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独立的文化地位,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这个世界性课题的研讨,才刚刚启幕。

  作者:张幼琪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