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云南艾滋遗孤得到社区寄养关怀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10:20 新华网 |
新华网昆明12月1日(记者王长山)“从去年起,我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有了保障,没有了辍学的忧虑,生活、学习上有了奔头······在一个明媚的日子里,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真的登上了长城,看到了天安门·····”一位艾滋遗孤参加完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关怀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后在自己的作文里写到。她是云南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云南省盈江县开展艾滋病家庭孤儿社区寄养关怀项目的受益者。 据云南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杨黎青介绍,目前已有80名盈江县的艾滋遗孤得到项目的关爱,项目给这些艾滋遗孤发放教育及生活费,并对寄养户进行了关怀技巧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培训,促进寄养家庭成员对孤儿进行恰当的家教和关怀,使孤儿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变。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2003年,云南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率先在盈江县开展了艾滋孤儿社区寄养关怀项目,项目将持续到2005年。一位项目官员称,经过一年的探索,项目积累了依靠社区寄养家庭、基层妇女干部和相关人员多方面、多角度关怀艾滋病家庭孤儿的经验和具体做法。 云南省自1989年在中缅边境地区发现14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疫情一直上升,至今疫情已蔓延到了全省129个县(市、区)中的121个。而艾滋病家庭孤儿数目也逐渐扩大。去年4月,云南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和盈江县妇联的有关人员到县内的新城、太平等乡镇的11个自然村进行调查发现,HIV感染者大部分为共用针具吸毒人员,为满足毒瘾和治病的开支,家庭逐步陷入贫困,感染者双方发病死亡后,留下年幼的子女无人看管或勉强由其他亲人照料。项目人员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艾滋遗孤中,生活极端贫困,有的甚至连御寒的棉被都没有,其它医疗、教育等更是无法保障,这些孩子的性格大多由于特殊的生活遭遇而变得内向、沉默,不愿与人交流。 阿香是一名14岁的傣族女孩,父亲得了艾滋病病逝后,母亲也出走了,姑姑领养了她。据中心项目官员介绍,阿香从小就受到歧视,伙伴们说她爸爸是得了不好的病烂死的,阿香的心理压力一直很大,也很自卑。项目官员刚和她接触时,她连话都不愿讲。经过项目的关爱,现在阿香性格开朗,而且愿意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大家,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自己一样的孩子。“像阿香一样转变的孩子有很多,这些孩子一般都很孤独和自卑,我们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让孩子减轻和消除心理的孤独和压力。”项目官员介绍到。 杨黎青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艾滋孤儿社区寄养模式不同于福利院、孤儿院等方式,这些孩子寄养在较为适合的家庭中,并在教育、卫生和生活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孩子们不必离开熟悉的环境,并且有家庭的亲情及社会多方的关爱,从长远看,这非常有利于孩子们成长。”据她介绍,现在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项目活动,80名艾滋遗孤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在学校顺利学习的机会,得到了生理和心理健康服务,而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的负担有所减轻,并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会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与孤儿沟通的技巧,从而保证孤儿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 现在,在项目社区已逐渐形成关爱艾滋孤儿的良好氛围,群众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遗孤的关爱意识得到增强,社会歧视慢慢减少,艾滋孤儿的问题也引起当地政府、卫生、教育、民政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目前还不能准确估算出具体人数,在云南许多边境地区的州市,艾滋遗孤的问题还是令人关注。而这一模式的关怀项目效果还是很好的。”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官员李朝梁对记者说到。据他介绍,目前云南省艾滋病遗孤免费上学等工作已启动,有关部门和组织开始了系列关爱和救助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