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用战机空投报纸铅版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10:22 新华网 |
20世纪60年代,住在列宁格勒(今天的圣彼得堡)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普通市民,隔天才能收到莫斯科出版的苏共机关报《真理报》,这给当时处于严格计划经济运作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带来了不便。 此事引起了雕刻家阿尼库申的兴趣,他向好朋友、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建议,看能否考虑用喷气式飞机向列宁格勒运送铅版。经过精心挑选,他们选中了最新式的雅克—28U战斗轰炸机。这种曾一度以代号“129”名义秘密发展的轻型超音速战机,最大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1500公里,有效载荷1200公斤,而且,在最大载弹量3000公斤时,起飞跑道不超过1000米。 要把扔炸弹的飞机改造成空投报纸铅版的邮政机,其实并不简单。飞机是一种精密的系统工程,从外形或内部构件上做任何修改都必须慎之又慎。设计师们把飞机悬挂在两翼上的炸弹舱乃至副油箱进行了改造,设计了一种装铅版的特殊容器。 苏联功勋试飞员尤里·彼得罗夫和领航员N·萨莫基德金承担了试飞任务。 首次飞行是在1964年9月2日,第二天又重复飞行了一次。由于用的是超音速飞机,全程仅用了25分钟。这样,列宁格勒的居民当天早上就能读到莫斯科的《真理报》。 空投铅版容器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在第一次尝试空投时,领航员按下按钮,投放完成就立即返回。没想到,他们一回到莫斯科,就遭到了总设计师K·别基尔巴耶夫的训斥,说搜索小组在空投地点没有找到那个容器。在当时政治气氛严肃的苏联,这是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3个小时后,列宁格勒有关部门报告说,那个容器终于被找到了,它掉进了一个指示飞机着陆的木制支架里。 为吸取教训,以后装载铅版的容器上面装上了光声信号发生器,以便接收人员寻找。 空运《真理报》的行动于当年10月完成。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做法没有延续下来,人们还是用老办法运送铅版,列宁格勒的居民依旧晚一天看到《真理报》。秦鸥(-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