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5年货币政策四大取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3:00 人民网-江南时报

  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北京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有四个取向。

  一是完善金融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二是稳健发展资本市场,舒缓间接融资压力,促进企业微观运行机制的完善;三是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完善治理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四是完善金融立法和配套改革,为金融运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保持信贷合理增长

  吴晓灵指出,M2现在的增长是在13%左右,M2的持续高增长不利于金融稳定运行。M2与GDP的比例已经接近200%,这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这么高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是不利的。今后M2增速与GDP增长和CPI涨幅之和之间的差距可能有缩小的趋势。总的来说,要保证金融机构正常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贷款资金需求,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

  稳健发展资本市场

  舒缓间接融资压力

  当前国民经济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融资的结构失衡,间接融资太多,直接融资太少。现在的企业基本建设靠贷款,所有的经营基本上都靠贷款,在这种形势下,一个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肯定是非常差的。企业应该有最起码的自由资本金和一定的流动资金,这样的话在市场变化和宏观调控的时候才不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所以,要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适时改制为公众公司;推动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鼓励金融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完善治理结构

  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吴晓灵指出,央行这次的利率调整最大意义在于放宽了贷款利率的上线。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学会针对企业不同的情况进行风险定价、资产定价。对国家鼓励的行业、技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给低的利率,但是对于一些国家不鼓励的行业、不好的企业应该使他们得到的贷款利率高一些。这包括强化资本约束和资产定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进金融服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如果银行有了风险定价的主动权而且学会了这样的技术,敢于开拓新的客户,而不是大家都一窝蜂地追着好企业,很多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得到好的金融服务和获得贷款的支持。

  完善金融立法

  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吴晓灵说,现在金融的运行环境当中有几方面的不足。一是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并不是界定得非常清楚。对于股权类的产品,法律关系比较认可,但是对于委托信托类产品的法律关系就不清晰,因而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也影响了金融产品的创新。所以要明确金融产品法律关系,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机构合规经营。

  另外,还要有一部好的《破产法》;要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和寿险投保人保护制度;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及时纠正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推出新的业务品种,继续大力培育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群体。

  需要关注的问题

  吴晓灵认为,金融宏观调控还需要关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明显缓解这一问题。她预计全年CPI在4%左右。她的理由是,10月份消费物价指数累计上涨4.1%,而8、9、10月份扣除食品后的CPI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1.3%、1.3%,消费物价中的居住类价格10月环比上涨1.1%;而原材料价格攀升,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10月同比上涨14.5%,累计上涨10.3%;实际工资增长超过GDP增长,民工短缺,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增加原材料囤积,根据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统计,10月末,原材料库存同比增长32.9%,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2.7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末提高7.7个百分点。

  她同时表示,金融宏观调控需要关注的问题还包括:投资反弹基础仍然存在;外汇占款增加较多,央行对冲压力加大。她用数据表示,10月末用于对冲外汇占款的中央银行票据余额已达7612亿元,比年初增加4236亿元。而人民银行以币值稳定为目标,在自身财务平衡与宏观经济稳定中,优先考虑宏观经济稳定。

  吴晓灵提醒说,目前直接融资比重下降,融资结构进一步失衡。2004年前三季度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量中,股票和企业债融资仅占6.5%(不包括国债),与2001年的10%相比下降了3.5个百分点。

  《江南时报》 (2004年12月02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