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思想的艺术盛装(品书杞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5: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朱铁志

  最早熟悉梅桑榆的名字,是在1988年《人民日报》“风华杯”杂文征文中。在那次新时期杂文最具影响力的征文中,他的《弄潮儿简历》获得二等奖,引起了不少杂文编辑的注意。梅桑榆的文章思想深邃,杂而有文,笔调诙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1997年旅居北京以来,他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今年初出版了杂文集《我得官心我怕谁》,最近又有这本沉甸甸的《生命的账单》问世,谁能说这份非同寻常的“账单”不是他个人生命和心血的结晶呢。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如今写杂文的人很多,而像老梅这样写文艺性、文学性的杂文的人并不多,写得好的更少。一般的时评往往就某一具体新闻事件发表快捷而迅速的评论,所论就事论事,很少说开去,其表达方式也是有话直说,追求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文艺性的杂文却基本不对某一具体现象说三道四,而更注重针对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加以提炼和升华。文艺性的杂文不仅注重“说什么”,更注重“怎样说”;不仅要说得清楚明白,也要说得含蓄蕴藉;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也要言之有文、言之有趣、言之有味儿,让人既获得思想的启迪,也得到艺术的享受。一句话,把杂文作为“艺术的政论”来追求,作为文学来经营。如果为这样的杂文观念寻找现实的标本和例证,我认为老梅的创作庶几近之。不妨来看几篇作品。

  在《世事变迁说合影》中,老梅通过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合影现象,道出人间沧桑、世态炎凉。文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不拘泥于个别现象,而是从个别中见出一般,从特殊中看到普遍的写法,正是文艺性的杂文应有的追求。

  写文艺性的杂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把握。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而在创作中时刻牢记、身体力行,却并非易事。比如在《眼神的乾坤》中,他有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写:“一个胸襟坦荡的人,眼神如无云之苍穹;一个心地纯善的人,眼神如澄澈之湖水;一个诚实的人,眼神如晴空之朗月;一个机智的人,眼神如夜空之灿星;一个城府森严的人,眼神如蔽日之云翳;一个狡猾的人,眼神如出动之黠鼠;一个凶残的人,眼神如蛇口之血舌……”

  这样的写法,照时下常见的“杂三股”即引经据典一股、联系实际一股、空发议论一股的写作手法来衡量,简直不像标准的杂文了;用时事评论的尺子量一下,毫无疑问应该归散文的大筐里。老梅不与世俗同流,这就决定了他必须走一条寂寞的写作之路。但我相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02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