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龙永图谈我国入世谈判中战术性妥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6:23 东方网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服务行业开始履行入世开放程度承诺。截止2004年12月31日,汽车、家具、玩具等行业兑现配额、关税减让承诺。

12月,对于中国产业而言,是入世三年的又一个转折点,国内大部分产业的保护过渡措施到期。这堵墙的倒塌,意味着世贸组织框架内的多边进程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觊觎已久的外资是否会进一步发起对中国市场的侵食,资金实力、企业规模相对更弱的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挑战,经受墙倾之后的冲击……贸易摩擦是不容回避的主题。

中国政府和企业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发展环境?从12月1日开始,经济新闻将以“入世保护期倒计时……”为题,推出一系列报道,通过调查,勾勒产业发展现状,描绘未来市场竞争新动向;通过对话,为备战的中国企业寻求突破的答案,探讨发展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对话动机

今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整三周年时间。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一些部门在履行入世协议的过程中将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中国将在商业、运输、金融、旅游等9个部门和90多个分部门逐步实现承诺的市场开放。

三年前,经历了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方成为世贸大家庭的新成员。三年保护期已经结束,入世的一些“过渡期”仅剩下最后的两年,中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新竞争。三年过去了,中国入世三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又将如何面对进一步的市场开放?中国入世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来说究竟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对话人物

龙永图:1943年5月生于长沙,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外经贸部工作。1973年,龙永图作为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到英国伦敦学院攻读了一年的国际经济学专业。

从1978年开始,龙永图先后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工作。直到1992年1月,龙永图回到外经贸部,被任命为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1994年4月他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部长助理,主持复关和入世谈判。

1997年2月晋升为副部长级的首席谈判代表。2003年1月至今,龙永图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1995年1月至2001年9月期间,他作为首席谈判代表,在第一线领导并最终成功结束了长达15年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谈判。2003年1月,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在东京选举龙永图为秘书长。

“我那么多年的谈判,我对遭受反倾销的企业也是非常同情,我是非常爱国的,不仅站在国家的角度,也站在整个亚洲的角度去谈。反倾销的问题,他们总是往那方面讲,主要是他们不理解我的苦心。” 本报记者韩萌摄

关于入世三周年

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选择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入世三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龙永图:最令我感慨的是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是很强的,当时估计有的产业会出现重大波折却没有出现,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所以我认为市场不怕开放,就怕没有准备好,从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上着手改革来应对市场变化。

《新京报》:入世三周年在中国对外开放里程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龙永图:对其进行评价,需要回顾当时中央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意义的判断,当时中央认为中国加入世贸,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布署,二是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这是中央对中国入世意义的判断。

我想围绕这两个判断来谈入世意义,首先为什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布署呢?中国入世三年来,应该说对于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广泛参与经济全球化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从主观和客观时机已经成熟,。

主观上是中国的迅速崛起、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很认同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可以说入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选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出了两个基本承诺,一是遵守国际规则,二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这两个承诺对于中国树立和平崛起的形象,树立开放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意义重大。

[1] [2] [3] [4] 

 
 
 
作者:选稿:钱程灿 (来源:新京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